选书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选书中文 > [直播]创飞老祖宗的一百种方法 > 第13章 文食天下

第13章 文食天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虽然历朝历代都有出台政策保护森林,但是人口增长,要吃饭要喝水,兵燹、田猎、厚葬、大建宫室豪宅等等,伐木种植,甚至私欲毁林的风气不可能遏制。

而结果中最典型的表现就是黄河水道,黄河流域大部分处于黄土高原,土质极为疏松,例如北宋初期为了治理黄河水患大规模就地取材,过度利用黄河附近的植被,使得黄土缺乏植被的保护,大量泥沙往往被大雨冲走,形成地上河。以开封,也就是北宋东京为例,悬河水位高出一丈到三丈。」

东京百姓沉默不语,临河道的居民更是尴尬的看着奔腾的黄水,虽然现在还没有高到天人说的三丈高,但也如天人预言,河床年年抬高,劳工年年修缮,才保住了东京不会在黄泛时期被汹涌的河水淹没。

难得,要去种树?

可,煤炭价贵,木材进山就能获取。穷苦百姓要活命,只能推树开荒,不然这小小的东京城,哪能养活百万张嘴。赵匡胤摁着头心烦意乱,天人点出的错误一桩接一桩,这些天赵光美与赵德昭、赵德芳等人为了更改施行的诏令与朝中大臣扯皮,忙得脚不沾地,宿在宫中几日未曾回府休息。

“还是得迁都洛阳。”赵匡胤闷着头想,当初极力反对的赵光义如今已经下台了,朝中文武皆以他为首是瞻,但赵光美提及的洛阳一马平川,没有任何阻拦的问题他也记挂着,洛阳太适合北朝的骑兵进军了,考虑到年纪和身体情况,他能坚持到收复北汉便不能再出征了,子孙还得和北方切磋往来,“先看看后人如何选择。”

正如赵简明举例的要点,黄河当不了东京城永久的天然屏障,甚至因为黄河改道泛滥的灾害,东京,乃至大宋都岌岌可危,但毕竟东京经营了数十年,底下人与朝廷关系错乱,迁都不是一句话能成的事情,赵匡胤决定,先看看后人的都城有没有好位置借鉴。

「其他黄河水道也没放过宋人,最直接的是造成人员伤亡,如乾德五年,卫州河溢毁州城民溺死者数百甚众;淹没农田、损害农作物、民居,比如太平天国九年,孟州河涨坏浮梁损民田、虞乡河水溢虞乡等七县民饥、浚仪河水汴水溢于浚仪坏连堤浸民田、亳州河溢东流泛民田庐舍。

对,这里点名批评为仁不仁的赵祯、脑子有问题的赵顼、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赵煦,王安石和司马光两党也别落下。

治河,意味着要么淹南,要么淹北,朝廷占据政治优势的是北人士大夫,但是国富所在地却是在南方。北人代表用国防论+大义做幌子,表示黄河向北走是对辽国有利,朝廷的对策应当是疏通河道迫使黄河向南。结果大河夺道,事与愿违,还是淹了北方。所以你看是两党斗争?不,都是为了王公们争利益。」

李世民的朝堂意外安静,好几位隐太子旧臣与武德老人没忍住,抬头看一眼英俊气盛的皇帝,又低头,再抬头,反反复复,看得好脾气的李世民都开始不自在:“诸卿有话直言,朕听得进劝。”

众臣子:没有没有,就是看自家皇帝有勇有为,武能上马打仗,文能作赋治国,哪怕突厥入侵也临危不惧,敢单骑赴约全身而返。实乃明君!

李承乾在一众东宫属臣警惕的目光中,抓住了企图逃跑的李泰,谨慎搬出长孙皇后当说辞:“孤答应了带五娘去打球,阿娘同意了。”

面对老臣们千钧目光压迫的李泰瑟瑟发抖,但逃不出长兄的手心,缩着脑袋点头:“对,阿娘也会去。”

东宫属臣:打球好,去打球是好事啊,圣人打球也很厉害,殿下们继承了圣人的武勇很好很好。殿下的马队缺不缺人?看我家儿郎怎么样,哦,是和五公主啊,那我家女郎也可以去。

为仁不仁的赵祯与宰相文彦博对视一眼,委婉的将文彦博上书改到六塔河的提议打回去,“文相公,这折子掂量清楚了再呈上来吧。”既然知道六塔河不行,甭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砸。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赵煦慌张的看向高太后,天人这话是什么意思?高太后捏着小皇帝的手若有所思,是早夭,还是因为黄河改易引得金兵南下。

「赵祯一易回河,是夕复决,溺兵夫、漂刍藁不可胜计,河北千里萧条,军事重镇损失惨重,还直接切断了水长城。

赵顼二易回河,差点让徐州城连带里面的苏轼喂了鱼。

赵煦三易回河,不仅把山上的禹庙都给冲掉了,顺带河北、山东、苏北一起成了白地。可以说结果是南方北方一个没跑,全霍霍了一次。」

河北是宋朝边防最重要的基地,现在河北废了,拿什么抵挡外敌呢?

赵匡胤听得脸都绿了又黑,只能安慰自己,还好还好,赵光义自缢了,他儿子卫国公老实的跟鹌鹑一样出府都少,不论是赵德昭还是赵光美继位,总不能更差了,擦汗擦汗。

又一次被拎出来骂的司马光沉默了,看着与他并列的王安石,行吧,好兄弟同朝为官一起背这千古骂名,后人雨露滴沾,谁也别逃。

尚在返京路上的王安石缩在马车里有一言不发,对后人指责全盘接受,因他固执要黄河改易引发的血案是洗不掉的罪,遭人唾弃,王安石早有心理准备,只希望,官家还能给他补救的机会。他蘸墨,在颠簸马车里,肃穆持笔,郑重书写策论,这次不止是大宋的顽疾要改,他自己的法也得改!

苏轼哭笑不得,感情还有梦幻联动,合着徐州的大水殃及无辜,竟然还是因为两党黄河改道的相争,他摸了摸胡须,感慨,这回后人指点,王相公、司马相公和官家,应当会听他对变法的指正吧。

脑子有病的赵顼已经放弃治疗了,左支持司马光国贼骂名千古,右支持王安石变法水淹各地,他颓废的坐在椅子上,骑虎难下,这后净是指责策论的漏洞与错误,却没有给一个万全的法子让他安稳解决问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