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河工管饭,”父亲咬咬牙,不忍心家中儿女的哭嚷,从怀里掏出盐巴的两块咸鱼,这次监工的官员大方,“就窝两个蛋,切开了,咱家一人分一点。”
诸朝的百姓羡慕的仰望昆仑镜中天人的慷慨言论,寻常农家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到头的收成交完官府的税钱,能养活家人,还有富裕的存粮得写祖宗保佑了,是大好的丰收年景,哪有什么余粮换酒茶,年节吃上一口猪油肥肉,那就叫神仙好事。
方腊觉得,这天镜出现的时辰刚刚好,赵佶在江南地区四处为他的院子收集奇石,江南无人不受其害,他只是稍微煽动举义,便有大把的人跑来投奔,他一路闯进各地的衙门,饿有浮屠却粮米堆积,官老爷的好不吝啬,都成了刀下亡魂,只有少数跑快的,或是在百姓中确有名望的,得了方腊入幕僚臣的优待,风水轮流转,肥了方腊的伐宋大军。
百姓多年不识兵革,以为是金兵南下分波逃命,方腊便与军师演了一出戏,自然是起义军匡扶社稷,北退金兵。于是不费吹飞之力,得了杭城人的夹道欢迎的大恩人头衔,方腊窃喜,一脸正色严肃的学着天人说了几句为国为民的场面话,然后大摇大摆的骑马指着一出官宅道:“这就是我的官邸了。”
“圣公好眼光。”众将恭维,纷纷在周遭寻了宅邸强着入住,“那老皇帝听说给他儿子掀下位置了,区区小儿,如何与圣公相比,这圣人的位置自然是您的。”
方腊谦虚的受下了部将的拥簇,大笔一挥,以六州五十二县为国,建元永乐,迎接各路起义军,共商反赵抗金大业。
「“你知道这意为什么吗?”不等小助理反应,赵简明已经打断点碎碎念架起来一家新的泥头车,“西湖醋鱼、龙井虾仁、东坡肉,深究这些菜属性与文人墨客,也就是古代的士阶级相关联。酒、茶、肉这三类食品,甚至在建国前都是很多人一年难见难得难吃到的,而叫花鸡才是属于大众平民的餐桌。这说明,当你嫌弃鱼多刺、虾难拨、肉一般的时候,是我国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让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文墨雅客,再好听,也不如人民尊贵,人民喜欢的口味是决定店家经营的方向,西湖醋鱼除外,属于传帮带。”
小助理震惊了,瞪着圆滚滚的双眼,忍不住开始鼓掌,你的赵姐,还是你会升华,可见这钱花的是好,都发表时代感悟了,“所以,吃不完的还是打包给嘟嘟吗?”嘟嘟是团队里的吉祥物二狗子。
赵简明欣慰的点了点头,“四道菜上齐,我们也该吃饭了。”」
“撤了,都撤了。”满脸凶狠的宗室愤怒的一脚踢翻了桌子效仿昆仑镜里的茶菜,“区区一个女人,就敢大放厥词。先是责骂大人们是结党营私的国贼,又是训斥圣人骄奢淫逸不顾公私。”
“十三哥慎言,”另一位宗室撩开衣袍躲开满地汤水,他指指屋顶,“娘娘尚在。”别被人抓了把柄,乌台诗案没了,二圣临朝时有,处罚宗室是家事,可没有士人不杀的保命符。
“公道自在人心,官家勤政为民多年,朝廷大事哪里轮得到女人说话。”宗室不满,但也压低了声音,好似只是在批评昆仑镜中的女人,“国子监学子明日上书谏言,我等是否附议?”
太平时节,官学的学子纷纷上书要求官家起复被免职的相公,怎么能因为一两句风言风语就认为司马相公是国贼,不得以,赵顼平息学子围堵宫门,只好又改司马光为国子监直讲,放他劝说监生们停止上书,并将带头的学子定为忠直谏言,赏赐官职,不再追究。
王安石的车马还没有从江宁抵达东京,司马光已经凭借学子们的支持在朝廷重新占据一席之地,只是这次,他赶在御史前先一步向赵顼揭开了马场牧羊的盖子,请求严惩纵容牧羊的马监与贪污受贿的官员。
只蔡京一个两党共对的筏子还不够,既然马场牧羊的事已经暴露出来,前有辽朝,后有金人,官家反应过来一定会追究军马不足的责任,马场每年百万贯的军费都过了宰相的眼,倒不如抢先认了错误,能侵占官家马场的大多数是宗室子弟与后宫勋贵,等官家理亏,正好用马场的口子取消王安石的保马法。
顺带的,既然后人提到了新党几个御史的冤案,有一就有二,让人查查以往的谏言,还有冤案一起翻了,司马光不介意痛打落水狗。至于苏轼,司马光对他的才情颇有印象,就先请官家给苏子瞻一个工部治水郎官的职务安置,去发挥他的本事,莫要再到朝廷上惹事了,省得后人有逼逼赖赖两党不干政事也不干人事。
…………
朱元璋感慨,难怪人说,治大国若烹小鲜,有文化就是有文化,别看是个小娘子,讲起话来一套一套的,能从几盘菜引申到百姓人家的艰苦,与大户人家的奢华。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好诗好诗。”想着后人的讲解,再联想到自己曾经也是个破落乞丐,靠着化缘百家饭饥一顿饱一顿长大,“能叫百姓吃上肉,也是一桩大功德。”
徐达登上戏楼时朱元璋已经在了,这是滁州一处露天的台子,数十个兵卒抬着府衙里缴获的文书,后面跟着一串蒙人和官员,滁州百姓们那见过这样的阵势,不由呼朋唤友围簇到了观戏的大广场,见人群聚集的差不多,朱元璋整整衣冠,大声宣布:“从此以后,滁州是咱百姓的滁州,跟俺老朱走,这些蒙人的契税都不作数了!家中有成丁无地的,到县府衙门领新田,凡事我老朱治下的百姓,免田税两年。过往有委屈的,也能来找俺老朱申冤,好人家咱也不能委屈,当然造谣生事的,也得挨板子。”
朱元璋在上面看了看,见百姓小声交头接耳,一副惶恐不安,指着一个五花大绑的官员,士兵们马上抓着人推上前,“就这,李百户,大家都认识。有老娘跟俺哭冤,老娘儿子给李百户家送菜被嫌弃,不仅把老娘儿子打死,家里没有成丁,田地被夺走,最后小孙子也在大旱里饿死了。李百户夺人家财、害人性命、侵占公田、滥收钱税,斩立决。至于李百户名下的田地俺老朱都丈量好了,还给百姓,剩下的家财分一份给老娘养老,大家们同不同意!”
“同意!”
说的人慷慨激昂,听的人群情激奋。汤和摸着胡须惊讶,这天人的法子效果太好了,前天没入城,滁州百姓害视他们为虎狼贼匪,现在,就差扯着衣袖三跪九叩感谢青天大老爷在为小民申冤了。
顾时弯腰扶起老汉,引到府衙里听录状子,有些熟悉,翻了翻之前的记录,确实是同一个名字和类似的罪名,顾时记下,向老汉保证一定给个公道。
“万民归心,”李善长望着百姓们一车一车推来相赠大军的米粮赞许,短短几日,滁州就恢复了秩序,“朱总兵军纪严明,又有安民生的心意,有勇有谋,我当拜见。”
只是在军士们分发完奖励后,筛选了的一点蝇头小利漏出来,对百姓莫过天恩浩荡。马夫人提醒,考虑到好些女人家的冤苦不好向男人说,朱元璋便请了郭氏与部将的家眷代为记录,厚厚一叠,堆了满满几屋室,朱元璋一大老爷们自诩战场上铁石心肠的看了也落泪,更别提陆仲亨和谢成两个年纪小的,气愤得提着刀上门抓人,又为滁州拔除了一批烂人,收获大量民心。
当第N个小娘子试图与陆仲亨相遇赠帕后,少年老成的百户将吓得躲进了朱元璋的院子,隔着门窗向马氏诉苦,成功让朱元璋把婚事提上议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