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溪亭内,高僧辩才合十“阿弥陀佛”一声,面目慈祥的老者熟稔的为苏轼斟茶,苏轼一身青袍消瘦,眉目是听闻金兵乱国的忧愁,“苏小友何必因为政局的动荡而郁郁呢,依据后人所言,只要百姓们记得苏堤存在,苏小友的理想就流传了一日。”
一千二百多年的光阴,沧海桑田,但是人们依旧记得曾有一名“苏公”为命请命,治水助农。苏轼感怀,眼目不由为水雾朦胧,哽咽道,“自古以来国家的富强需要变法,我并不反对变法,当初向官家上书也是认为王相改革太过于激进,国家治理不仅是单从表面上其贫弱,还在防患于未然。
只是王相却一意孤行,想要快速的通过改革富国兴兵,然而青苗法实行不过几年,临安就出现了官吏让百姓向官府借贷,而且随意提高利息。还好我知道利弊,及时制止了借贷风气的蔓延。临安城在江南是富裕地区,尚有百姓因此失去田地沦为佃户,其他地方情况只会更糟糕。”
龙井村归隐后,辩才对时局的认知远不如青年游历在外准确,自然没有想到新法弊端如此普及,听完苏轼的讲解,辩才端坐一鞠,出言建议道:“苏小友心有百姓,直言上书,但朝中大臣多是贪婪之辈,借机从新法中牟利大有人在。小友既然是知州,不如向百姓宣讲新法,免得百姓不知具体,被歹人蒙蔽。”
这是个险路子,苏轼本就是因为反对新法,避祸才不得不自亲出京,要是在新法实施上又有差漏,被人抓住把柄,下一次可就不一定是密州、临安这种地方了,搞不好就是流放岭南。
上书谏言,得罪新党;讲授新法,得罪旧党。
苏轼沉思,昆仑镜持续播放着千百年后的清波荡漾的西湖,良久,苏轼起身面向杭城长鞠,“某自幼读圣贤书,母亲教得是范公不畏奸佞、反贪治腐的慷慨,今某愿赴汤蹈火,为大宋万户安居乐业。”
「赵简明捧起一小盅白瓷,将色泽透亮、肥瘦结合的肉块对准镜头,薄皮嫩肉弹韧糯滑,肉香直冲鼻梁,占据大脑。闻到味的嗜肉人赵简明本能的吞了吞口水。
“赵姐克制克制,还有一道菜呢,讲完就能吃了!”小助理在镜头外戳了戳赵简明腰间的软肉,示意还在镜头前,端住形象。一边掰开赵简明捧盅的手指,把西湖醋鱼转回面前,不喜欢醋鱼酸味的赵简明智商瞬间占据高地。
“到杭城旅游的小伙伴或许会发现,杭城大街小巷都能找到东坡肉这道菜,大到西湖边的楼外楼,小到南宋御街二十三坊的小店。但其实,杭城并非东坡肉的起源地并不在杭城,而在徐州。”赵简明猛嘬一大口奶茶掩饰自己的馋意,“大家都知道,苏轼可谓一生仕途不唱畅。而东坡肉,就诞生于苏轼这一段曲折的颠簸。”」
“跟上!跟上!”
山野道上,数百骑兵奔腾,浩浩荡荡,扬起满天黄沙。朱元璋一袭戎装策马领在队伍的前面,偶尔分出神去扫一眼昆仑镜的画面,播放的声音被他开得最大,也被纷纷马蹄声里淹没。
“主帅!前面道上有贼匪拦路。”先头探路的侦探兵打马归来,“多是步兵,持棍棒,还有些骑兵,但不着甲。数量众多,似乎也是在行进。”
朱元璋勒马整齐骑兵列队,跟随他前行的大部分都是刚刚收编的骑兵,与他只磨合了小半个月,战斗力不知能发挥有多少。步兵的大军尚在后面,但等大军追上还得一两时辰,黄花菜都凉了。
“传我令,众将士立即饮水进食,全军准备冲锋行进突袭!直接冲散匪兵阵势。”朱元璋舔舔干裂的唇,战时紧急,为了打滁州守备一个措手不及,他们连日奔程了几日,就是今天也跑了快一个多时辰,已经快到滁州境内,若是在这里与匪兵激战容易被察觉。
朱元璋盯着昆仑镜跳动的时间,这玩意比看天时准确多了,也方便行军途中计算时辰。
“全速前进!”
两军相接,副将花云拔剑策马,一骑当先向还没有反应过来打松散匪兵阵列冲去,毫无准备的匪兵大惊失色,纷纷避开骑兵冲击的方向逃窜,数百前哨匪兵跑了个精光,等领头的收拢安定散兵,
朱元璋的骑兵早就毫不费力的冲出了匪兵范围,直奔滁州城去。
“攻下滁州,分田地,吃大肉——”
朱元璋持剑豪爽大笑喊道,激励着骑兵与他一起冲杀,昆仑镜中展示的一小盅肉精细,那是贵家娘子尝味的,大丈夫当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攻下滁州,分田地,吃大肉!”
花云接着朱元璋的口号大喊,身后的汉子们也举起刀剑应声道,汉人在蒙人治下当兵能有什么待遇,田地,是老中人历代梦寐以求的乡土。得了朱元璋许诺的骑兵们亢奋的摇旗呐喊,上万大军如巨龙,浴血而出。
滁州即定。
「后苏轼赴任徐州知州。七月七日,黄河在曹村决口,使梁山泊泛滥,南清河水溢出故道,至八月二十一日洪水围困徐州,水位竟高达二丈八尺。
苏轼说:“富民出城,全城百姓都会动摇,我和谁来守城?我在这里,洪水决不能冲毁城墙。”驱使富民重新回到城里。
苏轼到武卫营,呼喊校尉说:“河水即将冲毁城墙,事情危急,虽然你们是禁军,但也请你们为我尽一点力。”
校尉说:“太守尚且不躲避路上的洪水,我辈小人,应当效命。”
带领他的士兵们拿着畚箕铁锹出来,修筑东南长堤,终于保全了徐州城。
可以说除了美食、文采事迹的流传出名,其实苏轼在治水上也非常有成就,和新旧党派里面一堆别说政事了就是人事都不干的奸佞相比眉清目秀多了。」
熙宁年间
宋神宗赵顼与众大臣齐聚一堂商议昆仑镜中透露出的未来之世,朝中受到天物赐福的官员不多,因此得等播放后抄录完视频中的关键信息,再由赵顼本人审阅内容有误差漏,最后召集群臣。
虽然司马光等大臣一再坚持天物不可以全部相信,但赵老二家的皇帝本就是以憨厚柔弱留名,即便是难得刚硬敢于质疑祖宗之法改革的赵顼,也受不住金兵南下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