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文旭发现叶秋时画得比专业课学生还快,已经在上色了,而且颜色调得有真实壁画的质感。怎么说呢,就像是敦煌图录影印的,经过两千年风霜沉淀的色彩,和其他学生的用色很不同。
“色彩……真有意思。”
禹文旭真诚地点了点头,结果“假学生”叶秋时头也没抬,自顾自在人物腰线上轻轻添了一笔,令仙人更加嬛嬛一袅楚宫腰。
禹文旭识趣地走远,去指导别的同学了。
15分钟上下,玉笛本身有些重,华薇雨感到胳膊有些酸,勉强端稳笛子。余光扫去,教室里勾勒线条的同学们已经开始填色,她长舒一口气,收回了禹老师要求凝聚的神色,眼睛也开始咕噜咕噜转。
她调整呼吸,放轻松,目光不由自主落在教室后排的叶秋时身上。
今天叶老师穿蓝白条的浅色长袖衬衫,袖管半挽,露出莹白而紧致的小臂。深色的长裙勾勒出她纤细的腰线,却盖住了修长的腿。
原来叶教授也会画画呀?她拿笔时手指纤长,带动小臂的肌肉线条有力起伏。
老师的长发大概是新留的,刘海和鬓角参差不齐,在低头画画时总戳到眼睛,她便用左手将头发别到耳后,露出瓷白的耳廓。耳朵好薄啊,仿佛能透过它,看到耳后那颗娇艳欲滴的红痣。
老师还喜欢托眼镜中间的金属鼻梁,每次别完头发就用左手食指按一按,即使眼镜根本没有松,大概是前一副眼镜容易松,托成习惯了?
低头的叶秋时没有发现那道炽热的目光,她上完裙摆和飘带的颜色,正在调最鲜艳的红色,准备点飞天额头的火焰。
一抬眼,正对住华薇雨的凝望,小同学立马挪开视线。但只一瞬,叶秋时捕捉到了她眼里跳动的火光。
光灯从华薇雨的头顶洒落,额前的烈焰闪烁跳跃。那双明眸里星汉灿烂,闪着满天繁星的光辉。比身上描的金线,背景布上的金云,都更璀璨夺目。
“黄昏的火苗在你眼中闪耀……傍晚的红霞在你眼睛深处燃烧。秋天的枯叶在你心灵里旋舞……”(聂鲁达)
叶秋时突然想到这首诗。感慨顶级舞者连目光都经过训练,短短一瞥都充满华彩。
巴东有巫山,窈窕神女颜。
静静矗立在教室的窗前,华薇雨犹如天降神女。
小绵羊真美啊!叶秋时不经感叹。
没人知道她这么后知后觉,比全班同学整整晚了20分钟,比文姐晚了近一个小时。
最后剩下一点时间,叶秋时调出纯粹的金色,用极细的笔触,虔诚地,将那一瞬火光,封入画中仙人的眸中。
第二个姿势是抚琴仙人,华薇雨披发散坐在地上,斜着腰曲着腿,手指轻弹,箜篌弦静,彩带垂绦。她的身下散落着花朵,地面布景上洒落着阴影斑斓。这个环节考验学生对环境的刻画。
第三个姿势是菩萨自在坐。模特右膝曲起,左足半趺,右臂直伸,置于膝上,左手撑于膝后,上身舒展放松,所以叫“自在坐”,比持笛和弹琴的姿势要舒服一些。
文姐给华薇雨披了一件薄纱罩衫,让布料的褶皱垂在胸口,坠饰和流苏从腰际穿过。这个环节除了训练肩肘胯膝的描绘,还考验学生对服装细节的理解。
自在坐算是给模特休息,因为最后的姿势非常累人。
第四个姿势是本课的收尾,它是敦煌飞天人物的经典中的经典——反弹琵琶。
道具琵琶不重,禹文旭用隐形细线把它半固定在背景布上;仙人需要抬起的右脚下方,叶秋时量了华薇雨的身形,钉下三颗钉子,裹上海绵和黑布,让她可以踩着借力。
虽然两人做了尽可能的努力降低模特的辛苦,但前面课程耗费了华薇雨的体力,这个动作不仅需要把手臂一直别在脑后托举琵琶,还需要尽可能单腿支撑身体,仅仅过了七、八分钟,华薇雨便觉得越来越虚弱,手臂、侧腰和两只腿都累得轻轻发颤。
调整呼吸,深呼吸,华薇雨给自己打气。
人累的时候,神色自然而然地涣散起来。
华薇雨发觉自己开了小差,但眼神已经从禹文旭要求的斜前方天花板,再一次不自觉地落到叶秋时的身上。只见她浅色的衬衫前襟落上了两笔鲜艳的色彩。没想到老师画画也这么不小心,怎么不像其他同学那样提前穿围裙呢?
老师手指冷白而修长,左手虎口握着一只极细的红色画笔,聚精会神地用右手持刷给画布上底色。
忽然间,一不小心,红色画笔的笔尖沾染到了她的右手指尖,在中指和无名指上留下若有若无的几点鲜红。
叶老师放下笔,拿起一旁的湿巾轻轻擦拭着自己的手指。她微微咬唇,好像是在懊恼,又像是在享受?
叶秋时抬头看过来,恰好捕捉到了华薇雨的目光。她的眉眼因为笑意弯弯,咬着的唇化成一道斜斜的笑,径直打量起这个走神的模特。
华薇雨四肢酸楚,却始终无法动弹。
迎着叶教授锐利的目光,她觉得自己像是只被绑在架上的羔羊,四肢大敞,展演着无助。
像是献祭,又像是祈求。
而叶教授静静地坐在那看着,凝望着,指尖带血,
像是一个优雅的吸血鬼,一边犯下嗜血的罪行,一边享受艺术般的欢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