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选书中文 > 灵泉的妙用【快穿】 > 第9章 养猪第八天

第9章 养猪第八天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暮色里,五十只猛禽破笼而出,爪尖拴着淬过艾草汁的铜哨。这些空中卫士将盘旋在承包山上空,用古老的生物雷达守护现代秘密。山风掠过沼气池顶棚,带起一阵清越的哨音,恍如当年系在二花蹄上的红绳在风中歌唱。

村支书按手印那日,祠堂前的百年香樟落了满地籽。田锦心摩挲着承包合同上"壹佰年"的毛笔字,忽然听见泉眼方向传来清越的叮咚声。七眼泉池不知何时自行串联成北斗状,泉水流经处,翡翠苔藓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结晶成某种类玉物质。

大姐抱着账本从新落成的冷链库跑来:"市里五星酒店要签十年长约!"她鬓角沾着冷库的白霜,笑容却比山涧还清亮。田锦心望向漫山遍野的刺槐林,忽然明白真正的契约不在纸上——当第一代喝泉水的猪崽老去时,它们的骨殖早已化作山峦的钙质,与这方水土永生永世地缠绵。

时间过得真快!

曾经还是住在破屋烂床的田锦心一家子,如今靠着养猪,生活越来越好了。

大哥田金生去了农学院畜牧专业,大姐田锦绣去了师范学院。

田锦心和二弟田金贵正在备战高考。不出意外,国家最高学府等着他们,小弟小妹也在准备中考。他们家的孩子无论学习多忙,如果在家里,总会抽出时间来帮着家里干活!

晨雾未散,田锦心和兄弟姐妹们在河滩收割水烛草。这种芦苇状的植物经泉水浸泡后,在石磨碾成青贮饲料。

"每斤水烛草含18%粗蛋白,"田金贵捧着《饲草学》念叨,裤脚还沾着昨夜发酵池的酒糟渣。他们发现掺了酒厂废料的饲料,猪崽皮毛会泛出健康的桃木色。

猪场西墙根栽着二十株刺梨灌木,尖刺间缀满的金黄果实专治猪只口蹄炎症。爷爷用竹篾编的捕虫笼悬在枝头,每周能收半罐蚜虫,烘干碾粉便是天然的蛋白质补充剂。"比镇兽药站的抗生素管用,"大姐翻着发黄的《赤脚医生手册》,"还省下六块八毛钱。"

三年前砌的沼气池如今爬满忍冬藤,入料口飘着蓝莹莹的火苗。奶奶每日晌午准时打开铸铁阀门,发酵后的猪粪变成燃气通往厨房灶头。"这火苗比镇上的煤气灶还旺,"她边蒸槐花窝头边比划,"昨日煮二十斤猪食才用掉半格气压表。"

当年移植的翡翠苔藓已在净化池繁衍成毯,田锦心定期收割晒干,混入谷糠制成除臭垫料。池中放养的田螺与鲫鱼形成共生系统,监测水质的任务由七岁的小堂弟田金亮负责——若见田螺集体浮头,便知该换水了。

大雪节气前,全家上山采挖野蒜、艾草和鬼针草。爷爷的紫砂药罐要连熬三昼夜,萃取的深褐色汁液储存在陶瓮里。开春时每窝猪崽喝两勺,去年整个乡镇闹猪瘟时,田家三百头猪竟无一头发热。

相当一部分养猪单位还处于脏乱差状态。污水和有害气体污染严重,老鼠成群,蚊子和苍蝇满天飞,很多人在饲养区喂猫,狗及养鸟等现象,造成猪群疫病持续发生,效益低下。

当脏乱成了常态,田锦心家的绿色养殖就成了标杆。田家的几个孩子个个都是绿色养殖的能手。田大江他们文化程度不高,每次上面有人来视察,都是田锦心他们几个孩子陪着。田家的孩子们个个都了不得,这是周围的乡亲们的原话!

惊蛰这日暴雨初歇,田锦心跟着镇防疫站的车去邻村出诊。才靠近王屠户家的猪场,腐臭味就混着氨气刺得人睁不开眼。泥浆里泡着发霉的饲料袋,二十多头猪挤在屎尿横流的圈里,脊背上落满绿头苍蝇。

"消毒剂钱省不得啊。"同行的兽医老张踩死只老鼠,尾音被此起彼伏的猪咳嗽声吞没。田锦心攥紧采样瓶,忽然看见屋檐下挂着三个鸟笼——画眉扑棱翅膀抖落的羽毛,正飘向食槽里结块的玉米糊。

回程路上拖拉机陷进沟渠,田金贵跳下车找石块垫轮子。田锦心望着道旁星火养猪场的招牌,铁皮棚顶的破洞漏下光柱,照出饲料堆上乱窜的野猫。"姐,"田金贵突然指着远处,"那不是咱家三年前淘汰的发酵床?"

暮色漫过田家养猪场时,三十盏灭蚊灯次第亮起。大姐带着雇工在净化池撒EM菌粉,翡翠苔藓在暮色里泛着荧荧微光。当年移植的刺梨树已长成围墙,熟透的果实引来山雀啄食,金黄的果皮落在沼气池进料口,发酵出清甜的果酒香。

"这是防鼠的石灰线,"田锦心在全县养殖户现场会上比划,"每周用艾草烟熏两次,比养猫管用。"台下王屠户摸着后脖颈讪笑,他今早刚把家里的八哥送人——田家送的中药包正在他猪场飘香,混着新铺的松木垫料味,竟盖住了二十年陈的腐臊气。

暴雨季来临前,镇小学组织参观田家生态链。孩子们举着网兜在净化池捞田螺,惊起正在喝水的白鹭。田锦心指着沼气灶蓝莹莹的火苗:"猪粪变成的火,能蒸三百个馒头。"穿红裙的小女孩忽然举手:"姐姐,我能摸摸不打针的猪吗?"

月光爬上饲料配比公示栏时,田锦心听见仓库传来响动。田金贵正给新购的粉碎机贴标签,忽然被阴影里窜出的黑影惊得跳脚——竟是当年总来偷食的野猫,如今毛色油亮地蹲在防鼠线外,琥珀色的眼瞳映着灭蝇灯,像极了星空下的两盏小灯笼。

田锦心家的养猪厂越扩越大,如今年产生猪近万头,也算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养猪大户了。

田家的猪肉香,这是本地人们心中的共识,只要是田家的猪崽子养大的猪,肉质都要比一般的好。

田锦心的灵泉水基本上都是供给家里产仔的母猪们。她发现这样才能最大的利益化!只要是母猪长期喝灵泉水产下的猪崽,就没有养不活的,肉质还是一样的好,甚至比普通母猪生下的崽,然后一直喝灵泉水长大的猪要好不少!

有着田家的绿色养殖作为掩护,没有任何人怀疑田家的猪肉香有什么问题。

田锦心的家人们都以为是家屋后头的山泉水的功效,都不约而同的守护着这个秘密。屋后头的山也被田家想办法承包了下来,100块一年,年限跟村里签了一百年。管他有没有法律效力,反正在这里人们都默认这座山如今是田家的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