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家养猪挣了钱,盖房子的事情就刻不容缓了。田大江这几天都在忙盖房子的事情。
他们家打算一步到位,直接盖红砖平层楼房,楼顶晒东西方便。其实田锦心想盖两楼房,但是又怕自家太出挑惹人注目,就跟田大江商量说:“爸爸,县里的楼房好多两层的,等我们挣钱了,以后也盖两层的。”
田大江听了很高兴,觉得二女儿真是自家的福星,有志向!盖楼房以前他是根本不敢想的事情。
田大江把房子地基加固搞得很扎实,打算以后盖个三层的,这绝对是十里八乡最出挑的,带着这样的美梦,他心中火热,觉得生活真美好!
家里卖了猪挣了钱,幸亏要盖房子,不然好多人都会上门借钱,不会还的那种!
拖拉机突突开进村时,晒谷场堆起小山似的红砖。二叔公敲着旱烟杆直咂嘴:"疯婆娘,猪圈掏空了拿啥下崽?"
田大江把浸透汗水的存折捂在胸口,水泥标号要325的,钢筋得去县里托人批条子。小女儿田锦月和小儿子田金顺蹲在砖堆旁数蚂蚁,突然两个孩子尖叫起来:"妈!砖头是热的!"
腊月十八,大梁裹着红布升起来。帮工的汉子们喝着散装白酒,把夯歌唱得震响:"东家娘子有魄力哟,猪拱金银砌高墙!"
新房的玻璃窗亮得能照见人影,王小花偷偷把老屋的土砖碾碎撒在地基下——那些藏过鸡蛋、挡过洪水的泥巴,到底化成了托举新生的尘。
第二年开春,新猪圈里又传出哼唧声。小女儿趴在新刷的石灰墙上画太阳,十道歪扭的金光中,有头胖乎乎的小猪正咧着嘴笑。
这次田大江打算养20头猪,新猪圈特意往大了盖!
之前为了盖房子,家里乱糟糟的,就没有去抓猪崽儿,况且猪崽儿也不好抓,很多时候都没有,他打算今年开始自家也养一头母猪用来产仔!
田大江只是一个普通的农人,也就小时候在私塾里面学了几个繁体字,后来的简化字好多他都不认得,他只认一个死理,勤劳能致富!
田锦心要想的多一些,比如她的泉水到底是什么成分,是不是一种可以自己拿到现实中研究生产出来,还有些什么作用呢?
有时候她很好奇,可是奈何年纪太小,泉水的分量也不够她去折腾,只能先帮着家里挣点钱。
田大江并不是专业养猪的,他的一些养猪知识还是小时候在公社跟一个老兽医学的。老兽医无儿无女,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差点饿死。
是田锦心现在的奶奶一次次的接济才活了下来,后来看田大江聪明伶俐,就把自己的很多看家本领教给了他,只可惜那时候田大江没有重视,现在只能一边回忆一边实践。
他记起老兽医说过:"选母猪要看三样:一看腰,二看奶,三看腿。"一次,老兽医在集市上发现一头后躯宽大、□□均匀的母猪,虽然价格比别的猪贵,但他还是咬牙买了下来。这头母猪果然不负众望,第一胎就产下12头健壮的仔猪,成了村里的"明星母猪"。
那时候田大江还是个小孩子,老兽医说的这些就像故事一样有趣,他记忆力挺好,仿佛老兽医说的话还历历在目!
说干就干,田大江打算去寻摸母猪回来养,自己家里有了能产崽的母猪,就不怕没猪可养了。
田大江觉得自己现在强的可怕,养猪越养越有心得体会,发家致富不是梦。
80年代的农村集市是选猪的主要场所。农民们会早早赶到集市,仔细观察每头待售的母猪。田大江记得老兽医说的,这次他在集市上看到一头母猪,虽然体型不大,但眼神灵动,吃食时狼吞虎咽。
他见了果断买下,这头母猪后来成了他家的"功臣母猪",连续五年每胎产仔数都在10头以上,每一只小猪都健康壮实胃口好,吃嘛嘛香,身体倍棒,蹭蹭长肉!
田大江记得的选育母猪方法,虽然没有现代科技支持,但农民们通过长期实践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方法。
这些方法不仅实用,还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智慧。即使在今天,这些经验仍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