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孜曦注意到了这只土黄色的甲虫。
她的速度是追不上了,孜曦立刻叫祁影:“试试看抓住它!用我的引力捕捉器!”
祁影动作迅速,从实验箱中抽出小型引力捕捉器开启,锁定监测范围内唯一的生物,引力很快将不停扑翅挣扎的甲虫吸入透明捕捉瓶中。祁影将捕捉瓶取下递给孜曦,询问:“它有什么特别的吗?”
“不确定,我先看看。”孜曦眉头微皱,盯着这只土黄色的甲虫看了片刻。她的记忆力不错,清晰记得这是助理们收集过的月神星本土物种之一。
她忽然问祁影:“你小时候住在这里,还记得聚居点里有什么能自然生长的本土植物吗?”
孜曦点开光脑,拉出投影,给祁影展示了长长一串月神星本土植物和昆虫的影像资料。
祁影凝目一一看过去,点出三种植物:“比较熟悉的是这三种。”
其中有一种亚灌木,植株长成仅10余厘米高,叶片细尖,紫红色,富含水分,叶片间生细刺。这种亚灌木的叶子是这种甲虫的食物之一。但这种植物含水量高,叶片较脆弱,对氧气的需求量也偏高,裸生在风沙暴经常吹袭的地表并不容易存活。
孜曦在附近转了转,忽然问:“这只虫子吃什么呢?”
“嗯?”祁影不理解她的意思。
孜曦一边表述一边整理思路:“这样的小虫子飞不远。活动半径最多3至5千米。附近一定有它的食物和窝。也一定有水源。在哪里呢?难道是风沙暴卷过来的?”
她开始到处寻找植物的踪迹,在隐蔽系统覆盖的大片范围内并无所获。这就是一片彻底没有生命迹象的废弃遗址。毕竟月神星本就荒芜,原生动植物稀少,地表环境极其恶劣,常年有风沙暴肆虐的环境,除了黑沙虫,没有什么生物能随意存活。
祁影耐心陪她找着,最后还是回到了祁影曾经的家。
虫子到底从哪里来的呢?
孜曦抱着手臂站在几堵断墙间冥思苦想,有些灵光瞬息闪过,却难以抓住。
祁影觉得好笑,越发认识到孜博士其实是很倔的人。不过,能长期搞研究的人,哪个不倔呢?
祁影好笑,随口道:“不然,先去别的地方看看吧?要么,在地面上找不到,也许在地下……”
孜曦:!!!
她猛地抬头,使唤祁影回到小飞船上:“打开飞船扫描,把这片区域的地下结构扫描给我看看。”
“好的,我去。”祁影从善如流,但是提醒她:“防御手环不能关闭,否则我不敢放你一个人在这里。”
“知道了,快点去。”孜曦朝她翻白眼。上校这个人什么都好,但是也许有点太谨慎了!
祁影很快把附近的地下结构三维建模做了出来。
飞船的扫描并不精确,并非针对性开发的程序,只能大致展示出地面以下的泥土和金属结构。
大部分建筑遗址的地下都是较为稳固的金属混合板材地基结构,深入地面下约15至20米,这也是这些废墟还能残留部分在地面的主要原因。
两人一起查看这份三维建模,同时发现了奇怪的地方。
在祁影家的旧址之下,深入约40米左右,除了扫描波识别出的泥土层,还有一段细长条状空白结构,斜向下延伸。
孜曦说:“第一,这部分结构是一种可以吸收、不反馈扫描波的特殊材质,所以在建模中只能显示空白。第二,这种形状和比例,大概率是一段人可以通过的通道。”
自然界中能够吸收或屏蔽扫描波的物质其实很多,这种特殊的地方太微小,不是亲身来到这片废墟,又刚好有些渊源,根本不会有人去注意。
祁影表情渐渐严肃。孜曦纤长的手指点一点那段细长的空白,朝祁影笑:“该不会,你家奶奶和姐姐以前住在地底下吧?”
祁影没什么表情,半晌说:“确实有这种可能吧,万一她们并没有死在野外,是回到了地底下。”
如果真是这样,意味着,她曾经是……被亲人抛弃的那一个孩子。
这种可能性并不会让人感到快乐。
孜曦过去抱她,软软安慰:“只是几率很小的一种可能性而已。”
但要怎么解释,这样的通道结构会出现在祁影家曾经的旧址呢?以这些小聚居点的使用需要,建筑本就造得矮,地基打到20米深都已经算非常结实了。而这段通道藏在地下40米以下,绝不是普通人有能力挖掘和接触的深度。
“来吧,我们把下面挖开了看看。”孜曦鼓励她:“事实不存在于任何想象之中,我们相信科学。”
低落的心情瞬间全飞了,剩下的全是无语。祁影问:“真的挖?现在就挖?”
“挖呀!不挖开来亲自看看,我们怎么知道下面是什么?”
祁影试图委婉说出事实:“我们只有两个人。要往下挖40米。是挖40米深的泥土,不是40米的空气……”
重点是她的飞船只是一艘私人生活飞船,不像一些工程船上面会携带完善的采掘工具。
即使祁上校天天训练,力气也大,但一想到要两个人用不太顺手的工具挖四十米深,还是会觉得眼前发黑的。
她现在看孜博士,已经开始有看黑心老板的感觉了!
但像现在的情况,暂时也不适合叫其他下属过来。
孜曦噗嗤一笑,“要相信科技进步呀,上校。”
“博士有什么新办法吗?”祁影摊手:“飞船上没有配什么适合挖掘的工具。”
“给我一个小时,我找找图纸现场改一个挖掘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