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选书中文 > 对面门的那个纨绔 > 第12章 理转文

第12章 理转文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少年班招收的对象是15岁以下的学生,初试通过高考选拔,复试关键是数学、物理两科。

方书晴从小理科成绩不错,高一时听班主任说有这个招生计划,班里也有不少同学报名,她便也随大队去考了。

虽然过程稀里糊涂,但她是那年市里面唯一过线的学生。她15岁就完成了身份三级跳,成了本硕连读的大学生。

程白羽不了解这些,但听起来觉得还不错。

方书晴无奈地笑笑,“正因为不错,行业发展前景不错,就业薪资不错,所以我才迟迟没有离开这个领域。”

程白羽问:“你不喜欢?”

方书晴摇摇头:“年纪越大,读书越多,眼界越宽,我才知道自己要什么。”

她想起那些在图书馆的日子。

她流连于高大的书架前,将喜欢的书一本一本抽出来,然后找一个靠窗的地方,趁着几缕阳光掠过窗户洒在地上,读书的时候嘴角也弯了起来。

她特别痴迷于中国历史,一开始是喜欢看历史故事,后来发展为晚上也在挑灯夜读大部头学术巨著,反而本专业的书籍被她束之高阁了。

“理科其实我也能学,但每天就是和中学一样的刷题、做实验,不一样的是多了论文和课题,我很烦这种机械重复的学业”,方书晴顿了一顿,继续道:“真正让我下定决心转方向的,还是研二的暑假。”

那年夏天,方书晴的大学有去英国学习的交流项目,她是其中的一员。课余时间,她和同学去伦敦玩,特别预约了大英博物馆的门票。

说起自己感兴趣的,方书晴很兴奋,“出行前我在网上查了,博物馆那里有圆明园的商朝双羊尊、写有‘家国永安’的石枕、还有顾恺之的《女史箴图》,这些名字我都在书上见过。尤其是馆里面还藏了一百多件敦煌壁画和一万多卷经书,我听着就流口水。”

渐渐地,她眼里的光消失了。

“可我去了现场才知道,《女史箴图》没得看,那幅画原来一年才有两个月的展出期。敦煌壁画和经书也没有,中国馆里只有一幅河北清凉寺的三菩萨壁画。我就开始想,为什么我们中国人的东西,外国人可以理直气壮地据为己有?连什么时候展出,或者能不能展出,都要由得他们安排?学界有句话,‘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那天我是真正感受到了。”

方书晴说的这些名词,程白羽有一大半没有听过,但这并不妨碍他感受到她的情绪。

他问:“那你读了那么多年的专业,说换就换了?”

方书晴叹了口气,“听到我的决定,很多人都来劝我,有的叫我不要意气用事,有的问我是不是读书压力大想歪了,还有的骂我不知好歹,尤其在钱的问题上。

少年班毕业加本硕连读,要进入大厂不难,搬多几年砖,年薪就几十万了。但在考古现场搬砖,吃的是国家饭,拿的是死工资,辛苦不说,能养活自己就不错了。但是,我真的想清楚了。

人生在世短短几十年,如果一直都是活成别人希望的样子,那得多憋屈?再说了,世界上也不是什么都能用金钱来衡量,文科的情绪价值不是理科能供予我的。”

方书晴有自己一套想法,梁秋芳却不这样认为。

两人曾经因为这件事日夜争吵,母女关系都到破裂边缘了,最后还是闫东从外国专门飞回来劝架才结束这场僵持。

她记得很清楚,闫东当时说了一句话,“女儿大了,有自己想法了,压是压不住的。”

梁秋芳听了只是哭,她回房大哭一场,整整两天不吃东西,后面闫东持续做工作,她才勉强同意了。

所以,方书晴虽然没和这个继父一起生活过,但打心里是尊重对方的,现在遇上了闫朝曦的事,她也愿意亲力亲为。

“幸好,那些都过去了”,方书晴长舒一口气,结束回忆。“虽然中间有些波折,但最后我还是做到了喜欢的工作,我觉得自己很幸运。”

她重新绽放笑容,眉眼弯弯地,小虎牙也毫无遮挡地露了出来,“从少年班到考古队,不敢说后无来者,但我是前无古人。”

许是她的笑容过于灿烂,连带着程白羽心绪也晃了起来。

他谈过一些“妈宝”女。

为什么是一些?因为她们前期不好被识别,反而经常被人称是“听话懂事好姑娘”。

但接触一多,他的耳朵就起茧了。

她们总是把妈妈挂嘴边,口头禅是“我妈”说了什么,“我妈”做了什么。

妈妈永远是她们生命中的影子。

而且在她们的认知当中,谈男朋友就是找了第二个“妈”。他所要做的一切,不过是照顾她们并永远无条件的忍让。

因为,“宝宝”又怎么会有错呢?

无论她们家庭多富裕,她们从来没想过能靠自己的力量独立生活,只会不同年龄段去吸不同的血。

在家被爸妈宠,结婚被老公宠,生儿子后被儿子宠,这就是她们能设想到的完美一生。

所谓“夜路走多了,看谁都像鬼”,程白羽刚认识方书晴的时候,就是抱着这样的心态对她避而远之,谁叫她看起来就很像“听话小姑娘”呢?

不过,他现在已经完全打消了这个念头,并且不得不承认——

海王,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