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她昨天还是要找他的,此刻却活脱脱一个偷听墙角被当场抓包的样子。
空气就这么沉静了半分钟,直到店员让程白羽结账,附带着后面那句“欢迎下次光临”,她才从尴尬中挣脱出来。
和程白羽说话的女人不知道什么时候也走了。方书晴拿起煮好的食物,端着食物到角落的位置坐下。
现在过了一天最忙的时间段,没什么人过来,便利店里只剩下角落老旧空调发出的轰鸣声。
店员和方书晴搭起了话,“刚才结账那男的,可帅了,你看到了吗?”
“啊?”方书晴心一惊,反应过来说的是程白羽。她有点尴尬地嗯了一声。
“长得是真好”,提起这个话题,店员来了劲,“第一次见就惊为天人,后面再见,还是很养眼。”
店员指了个方向,“诶,我看过他从那边的楼出来,你是不是也住那一块?”
何止呢,还对面门邻居。
但方书晴不想深入解释,只敷衍道:“差不多吧。”
“你们没见过吗?”
方书晴苦笑:“住在同一块,也不一定都要认识啊。”
“不过呢,我觉得他有点……”店员压低了声音,说秘密般:“那张脸太招蜂引蝶了,有时候他来店里是一个人,但更多时候都跟着女的,还每次都不同。”
方书晴不由地想起了刚才的一幕,觉得“招蜂引蝶”这个词用在程白羽身上,可是太契合了。她附和道:“长得好看,总是更招人喜欢。”
“那是,好看的男的就一稀缺资源,女的还能化妆修补一下”,店员对着方书晴仔细打量了一番,“刚才那女的就是会化妆,平心而论,我觉得你底子更好。”
方书晴底子确实不错,一张巴掌大的脸,一双杏眼干净又清澈,笑起来温婉恬静,自带满满的书卷气。
美中不足的是,她弃理从文后,经常要去田野考古,就算做好物理防晒,肤色也比之前黑了几个度。
俗话说,“一白遮三丑”,方书晴对自己定位很清晰,她不是什么大美女,顶多称得上是“耐看”。
但这并不妨碍她是一个颜控。
梁秋芳人在国外,见女儿迟迟没谈对象,又担心她独自生活没人照顾。于是,在方书晴还博士在读的时候,就积极联系国内的三姑六婆,紧锣密鼓地为她介绍对象。
这一年来,她陆陆续续见过面的相亲对象,少说也有十来个了,但总是因为各种原因没了下文。
她最记得第一个相亲对象,是她的亲阿姨介绍的。
“对方是个研发工程师,性格温和,厨艺不错,勤快卫生。身高就和你挺搭的,男人太高了也不好。”
但当她满怀期望地见到这位工程师时,才知道阿姨的“高标准”是168厘米,堪堪高了她4厘米,两人走在街上,几乎并肩,还是她没有穿高跟鞋的前提下。
男方对她还是挺满意的,每天信息不断。可她过不了自己这关,后来渐渐断了联系。
当相亲到七八个的时候,梁秋芳劝过她,不要那么挑,找个能过日子的男人,踏踏实实就可以了。
她自己也知道,普通人配普通人,帅哥配美女,大多数好看的男人,肯定不缺异性,哪里还要相亲?
可如同有些人喜欢钱,有些人喜欢权,古人都说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她读了那么多的书,在婚恋市场当中,别人看重的是车是房,她首先看重的是相貌,又有什么错呢?
而且,她从不肖想对方有程白羽那个相貌,只五官端正、高她半个头就行。
于是,她决定不去克服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先这样单了下来。转眼她都快二十六岁了,感情世界依旧白纸一张。
方书晴和店员有一搭没一搭地谈着,从便利店出来的时候,已将近十二点。
夏天的雨总是来得很急切,她刚走了没多远,雨点就从天空落下。今天她出门的时候没有带伞,这下心想着家在不远,干脆三步并作两步跑起来。
但雨帘渐渐变得浓密,雨声也越来越大,方书晴不小心踩到一个水洼,雨水溅到她脚踝上。
突如其来的湿意只好让她停下脚步,拐进一条巷子,站在居民楼下躲雨。
昏暗的路灯下,巷子显得深不见底,远处偶尔传来几声狗吠。
方书晴靠在楼梯的墙上,抬头望向渐渐变小的雨,忽听一阵嘈杂的声音打破了巷子的安静。
先是男人的争吵,很快就演变成了打架斗殴的声音。
她原本以为小混混斗殴,不想多事,扫了一眼就想快速离开,却隐隐约约认出了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