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上说书呢,”路治香从外面进来,笑着对女儿说,“领小齐看说书吧。”
“你看说书不看?” 小霞笑着问小齐。
“啥是说书的?” 小齐问。
“走吧,”小霞笑着招呼说,“你去看看就知道了。”
“去吧,去看吧。” 路治香笑着说。
在村子狭窄的迷宫般的土路走着,小霞忽然拐进一个连院门都没有的土院子,喊着:“老孙,老孙,在家干甚哩?”
掀开门上挂的脏兮兮的棉布帘,推开虚掩的沉重的破木门,一个家徒四壁的土屋里,几个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男女正抱着大粗瓷碗吃饭,见小霞进来,纷纷招呼:“吃了没,霞的?”
“吃过了,”小霞笑着问,“恁怎才吃哩?”
“做着做着,”一个女人笑着说,“就到这一晌了。”
“吃的甚好饭?”小霞探过头去,问。
“甚!”一个男人伸过来碗让她看,说,“玉米个糁,还有甚?!”
小霞在屋子里随意转着,问:“今天不走亲戚?”
“走,”女人回答,“怎个不走?恁走了没?”
“都是小蛋儿走哩,”小霞说,“俺就往那舅家去了一趟。”说完,反身就往外走,一边说:“快吃,完了看说书哩!”
“不是亲眼所见,”小齐紧跟在后面,悄悄对小霞说,“想不到还有这么穷的地方哩,家里除个灯泡,啥都没有!”
“农村都是这!” 小霞笑着说。
路边的一块小空地,两个穿旗袍化着浓妆的中年女子敲打着乐器,正在卖力说唱。因为天气太冷,旗袍里套了厚厚的棉衣,整个人显得臃肿不堪。两人唱一会儿,说几句,然后继续咿咿呀呀地唱。几个穿着厚棉衣棉裤的老年人稀稀拉拉地围着看。小霞和小齐的出现,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小霞丝毫不惧他们的目光,反而亲热地蒯住小齐的胳膊。
看了一会儿,小霞笑着问小齐:“听懂听不懂?”
小齐无奈地笑着摇摇头。
“咱去转转吧。” 小霞笑着说,“你也看不懂!”
“去哪儿转啊?” 小齐问。
“随便转转呗。” 小霞笑着说。
两人挽着胳膊慢慢往后山上走。
“你能听懂她们唱的啥吧?” 小齐问。
“我还能听不懂?” 小霞笑着说。
“唱的啥?” 小齐问。
“戏名儿不知道,”小霞笑着说,“说个书生赶考,住一个员外家里,让小姐看中了。。。”
“还是老套子!” 小齐笑着说。
“农村戏不都是这吗。” 小霞笑着说。
“不过唱的怪投入,”小齐佩服地说,“看的没几个人,还都很认真。”
“指望这挣钱呢。” 小霞笑着说。
“没见人给钱啊?” 小齐惊讶地问。
“大队给,”小霞笑着说,“一到过年过节,村村都唱戏。”
上到一个高处,小霞指着对面的山上,说:“咱那边有一块儿地。”又指着后山说:“咱那儿还有一块儿地。”
“恁家有多少地?” 小齐问。
“几亩吧。” 小霞说。
“种的啥?” 小齐问。
“玉米,”小霞说,“山西除了玉米。山西都是靠天吃饭,一年一季。”
往上又走了一会儿,来到一个小山头。此时,天空晴朗,阳光强得刺得人睁不开眼,小霞手搭凉棚,指着远处说:“咱祖坟在那儿呢,冬天没叶子,看得可近,夏天草和树挡住了,这儿根本看不见。”
顺着小霞指的方向,小齐果然看见个很大的坟头,在两棵松树下。
“祖坟就一个?”小齐好奇地问,“农村不都是一片吗?”
“这是新祖坟,”小霞朝另外一个方向指着,“老坟在那边,每年上坟,两个都上。”
“这天真是不错,”小齐抬头看看湛蓝的天空,说,“晚上星星真多,空气新鲜得很,就是太冷了。”
“夏天避暑好啊。” 小霞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