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璟和阿沅走进了一家最热闹的李记食肆,选了沿河的一张桌子坐了下了,点了煎角子、四色馒头、薄皮春茧和两碗云英面。
宋璟是第一次在这样的食肆里面吃饭,从前灵台县不过也只有几个面馆、茶馆,如今来了京都才感觉什么叫富贵迷人眼。
二人饱饱地吃了一顿,又打包了好几包丰糖糕、乳糕和栗子糕。
宋璟和阿沅打开院门正要进屋,竟然看见一个高大的壮汉站在树下。
“陈大人,你怎么在这里?”来人正是谢玹的贴身侍卫陈柏。
“我只是谢大人的侍卫,担不了公子一声大人。”
阿沅举起手上的点心:“陈大哥,我们买了早餐你要不要一起吃一点。”
“多谢!我已经用过早饭,来此是大人有些东西要我带给宋公子。”
宋璟接过来一看,竟然是几本书,书的名字十分眼熟,《春秋统解》、《集贤赋》、《古文关键》……这些都是书坊里面的科举畅销书,每一本都价值不菲,宋璟翻开一看,每一页都用极细的字添加了批注。
陈柏:“大人让我把这些书拿给你,对了还有一篇习作。”
宋璟接过来一看,很简单的题目,只有一句话。
“中立而不倚强哉矫义”。
这是《中庸》中的一句话,说的是为人处世,始终要有自己坚持的原则,不偏不倚。题目不难理解,但是要写成一篇完整的策论的话就有点困难了。
从前听老夏将科举策论该如何写,自己并不感心趣,只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地听听。如今要写,这是两眼一黑。
见宋璟眉头不展的样子,陈柏很贴心地问道:“可有难处?大人让我三天之后来取。”
三天?
宋璟开始想像自己抓耳挠骚、搜索枯肠写出来东西,被谢玹嗤之以鼻的样子,不禁打了个寒颤,本想着能否宽限几天。
没想到,阿沅快声道:“没问题!”
看见阿沅对自己一脸崇拜的样子,宋璟也知道硬着头皮答应了。
不过正好陈柏今日来了,省得自己再去一趟谢府,宋璟快步走到屋中,拿出了一个烫金的帖子,右首写着“瑾呈谢玹谢大人”几个字。
宋璟:“还有一个不情之请,还望陈大哥帮我把这个帖子送给谢大人。明日是阿沅的生辰,我与阿沅想在这一天义结金兰,想请谢大人做个见证,谢大人贵人事忙,若是无暇也无妨。”
阿沅眼中有泪地看着宋璟,宋璟说道:“明日是你的生辰,我们虽然一直是兄妹相称的,但是却没有正经的名份,明日我们结了金兰之契,便是名正言顺的兄妹了。”
“谢谢你,小璟哥。”阿沅抱住了宋璟的,埋在他衣服里面落泪。
陈柏没有多说,拿了帖子起身就走。宋璟追上去问了一句:“谢大人回京之后可好?”
“无有不好”。陈柏答道。
“无有不好!”宋璟心想自己真是多嘴,他当然是千好万好的,升官发财等着他呢!更要多谢他百忙之中还能想着自己。
陈柏送完东西便回了愚园中,谢玹休沐在家,正坐在书房看书。
这里虽然是谢府,但只是后来在谢府周围建的一所别院,谢玹不愿意住在谢家的正院中,但是又不得不住在谢家,因此便居住在这愚园当中。
谢玹将宋璟帖子拿在手中,粗略看了一遍,然后放在了桌上,笑道:“这帖子写得不成体统。”
“可要回帖?”陈柏问道。
谢玹没有作声,而是继续问起陈柏在太平巷的见闻。
“还买了许多点心?看来他心情很不错!”
谢玹听了陈柏的描述,倒是十分好奇宋璟想如何在京都生活下去,便细细地向陈柏询问了宋璟的行踪。
陈柏将宋璟去过书坊的事情一一道来。
谢玹听了之后,不由得沉思:“他去了荣六郎的那家书坊?”
“大人,可有不妥?需要卑职去查看他做了什么吗?”
“不必了。”谢玹挥了挥手。
他并不想让宋璟知道自己时时刻刻盯着他的行踪。
陈柏正要告退,突然想起来还有一事未说。
“对了大人,宋公子还问我您可安好。”
“是吗?他有心了。”
谢玹脸上露出难以察觉的笑意,将手上的书又翻了一页。
“陈柏,吩咐下去,替我准备一些礼物,宫中已经有旨意下来了,孙大人被流放,我作为孙大人的下属理当相送。”
谢玹回京不过短短一日,宫中便有接二连三的旨意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