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时只能撑过几息就要退出风谷打坐,恢复体能。
罡风穿透肌肤,金火灵气化作游蛇钻入骨缝,她恍惚听见细微的"咔哒"声,仿佛有冰棱在骨髓深处碎裂。"清心如水,清水即心......"她颤抖着念诵着清心咒,足少阴经逆行的灵气勉强凝成第一根细针,却在触及尾椎时骤然溃散。
冷汗浸透后背,她忽然想起玉简里林景初潦草的心得批注:"骨裂始,琉璃生。"
如此反复七日,她终于能在谷中站稳半刻钟。
这天,原本有序的罡风突然暴乱,姚舒然喉间泛起腥甜——竟是金火灵气失衡,火气裹着风刃在经脉横冲直撞。她踉跄半步,"不能退!"识海里蓦地浮现母亲淬药时的场景:柔骨花在沸水中舒展花瓣,将暴烈的药性化作绕指柔。她福至心灵,逆转火灵气为引,竟将肆虐的风刃织成一张细网,顺着针痕缓缓嵌入骨骼。裂骨声密集如雨,骨髓里的玉色却愈发璀璨。
可以在风谷熬满一个时辰的时候,朝阳恰好跃出云海。姚舒然浑身浴血,足下青石被冷汗浸出人形水痕,可嘴角却翘了起来——她看清了罡风的脉络。
姚舒然觉得风谷内肆意横窜的金火灵气不再是蛮横的入侵者,倒像殷勤的工匠,沿着她神识标记的轨迹,将骨骼雕琢成镂空的琉璃盏,这时,她已经可以在风谷坚持两个时辰之久。
最痛时,她恍惚见自己化作一尊石俑,三百道裂痕同时迸发清光,正应了林景初那句"骨裂三百次,方知何为淬炼"。
这天收功时,她试探着屈指轻弹腕骨,竟发出金石相击的脆响。晨曦映在透白的肌肤下,隐约可见琉璃纹路如水波流转。"难怪先祖叮嘱必练此术......"
姚舒然立在九转罡风谷的谷底,任由罡风裹挟着金火灵气自周身掠过。五个月前如刀割般的刺痛,如今却似春风拂面,连发丝都未再凌乱半分。她垂眸看向掌心,肌肤下流转的琉璃纹路已凝实如琥珀,骨骼轻叩时发出清越的玉鸣——九转涅槃术的第一转,终究是彻底炼成了。
"倒是省了束发的工夫。"她轻笑一声,随手将散落的乌发绾成道髻。如今这罡风谷于她而言,已与青石峰南厢房的庭院无异。隔一段时间来此修炼半日,也不过是借风势梳理体内残余的杂质。真正的淬炼,早已融进骨血。
回到莲心坠内,姚舒然从玉衡镯中取出问道录。玉简甫一展开,出现了新的内容,密密麻麻的金色篆文如星河倾泻,在她眼前铺陈开来——
"丹道初学,需炼九纹灵丹;符箓开始,当创天级符阵;锻神至境,须裂魂为丝......"
修仙界的天骄们总爱争论"专精"与"博学"孰优。
可姚舒然五岁那年就明白了——当你在秘境被九幽毒瘴困住时,丹修能活;当本命剑被蚀骨水污了灵性时,器修能活;当心魔劫与雷劫同时降临时,唯有把神魂、肉身、灵力都炼到极致的......才能活着见到第二天的朝阳。
所谓“全才”,绝非博而不精,而是以千锤百炼之躯为熔炉,将丹道、剑术、神识、灵气尽数熔铸一炉。修仙界常说“贪多嚼不烂”,可若连“多”都不敢吞,又如何炼出破劫登仙的“金刚牙”?
“单修剑道者,遇心魔劫则溃;独炼神识者,遭雷劫则殒。唯以丹为血、剑为骨、阵为脉、器为肤,方成无漏道体。”这是长辈一直以来对姚舒然的教导。
真正的生死关头,从来容不得"偏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