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选书中文 > 这把稳了,拿的是救赎剧本 > 第23章 第23章

第23章 第23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十一月份冷空气增强,再加上螃蟹性寒,乔横稀里糊涂吃了不少,到后半夜高烧症状来势汹汹。

房间里亮起昏黄的小夜灯,周围视线模糊,躺在床上的乔横感知到有人来了又走,然后走了又来,反反复复和积压在体内的热度一样。

医生早就来给乔横诊断过,他强撑开疲软无力的眼皮,果不其然看见骆应辞站在床尾替他掖好被角。

被子再次盖得严严实实,暖烘烘的如同脚都泡在热水里。

乔横睡得十分不踏实,陌生世界以及光鲜亮丽的事物让他困扰不已。

这次他没有躺在自我拷问的刑床上,相反床头的灯光被人调到最低最暗,以免打扰了这场美梦。

即使这个世界很大很漂亮,乔横只能看到汇聚眼前的昏暗的光点,彼时有人轻手轻脚地松了一口气,然后准备转身离开。

“别走,你睡哪儿啊……”

乔横神情恍惚还在替对方瞎操心,声音听上去像是在梦呓。

他没醒多久又很快合上眼睛,意识朦胧间身旁窸窸窣窣,床边晃动了几下,好像多出个靠山似的安心睡去。

周一的早上是最热闹的。

每天过路上班干活的大人,手里拿着办事的家伙,脸上红光满面逢人有说有笑。

敲锣的打鼓的、扎堆吆喝的、大清早就吵架的……包子铺的老板冲着吼一嗓子,背书包的孩童还是没从疯玩打闹里回过神来。

“你小子多大的人了还不起来?”

“昨天一一才过完十岁生日,多睡会儿也没事,老头子这不还没到上学的点嘛。”

话说完没多久,两位老人就丢下手里的活,行色匆匆带着孙子路过刚才的街道。

看病的是个老中医,邻里乡亲都认识,一记屁股针下去,病人彻底哭闹了起来,惹得路过结伴上学的同学好奇地往里张望。

“去去去!”老中医赶走他们,自己好笑道:“这男娃怎么打个针还哭。”

“我这孙子到哪儿不是横着走,肯定是你手艺不行,西不西中不中的,你去学过打针没有?”

“我想起来了叫乔横是吧,上次他把老谭家的孩子脸都打破相了。”

“你个神医到底谁先动手欺负人,你可不要冤枉我们家!”

小诊室里满是中药味,几个看病的跟着看热闹哄笑一堂,只有孩子的奶奶俯身看出问题。

好端端的活泼乱跳的乔横昨天还沉浸在过生日的喜悦中,却没有等来在外打工的父母问候的电话。

“孩子你知道生病意味着什么吗?”

本来还在雷声大雨点小的人,突然止住眼泪,委屈又倔强道:“我不想今天上学,再给爸爸妈妈他们一次机会。”

奶奶只是摸了摸他的头。

事后得知是乔横自己大夏天洗冷水澡,半夜脱光倒地上睡闹出的毛病,两位老人也没有责备他。

“生病就是难受啊,人一难受就折腾,一折腾就容易生了病。”

大字不识的奶奶是这样告诉乔横,后来也是这样对着爷爷的棺材说。

乔横十岁的生日过得比以往都重视,两位老人在家里做了几桌子菜,老两口就乔正青一个儿子,请了些七大姑八大姨来给孙子庆生。

所有人都很开心包括乔横,但他只是想听听父母的声音,担心他们是不是忘记了自己的生日。

以前他们赶上春运无论如何都要回来和乔横相处几天,还会带回来很多他没见过的好吃的好玩的。

乔横知道大人总是很忙,忙到已经两个年头都没能团聚。

普通人一生都在劳碌,乔横已经读书识字知道了很多大道理,因此他不会真的怪爸爸妈妈,渐渐地更加懂得那时的意味深长。

生病对于不谙世事的他来说只是意味着不用上课,对于忙碌的成人却意味着明天无法照常生活。

在那之后的某天老头子冒雨在田地里扛了根梁木,滑倒时不幸砸到脊椎半身不遂,吃喝拉撒都要人帮忙。

每天都精气神十足,气量大得要喝两碗白酒,走到那里都要和人据理抗争的爷爷,自此结束了忙碌的大半辈子。

他不想拖累了家人,不想窝囊被人看了笑话,最不想的就是让奶奶跟着受苦受累,最后脾气变得古怪暴躁不到一年就含恨而终。

乔横知道爷爷就是活活气死的,那天他收拾东西要去初中住校,爷爷控制不住满屋子砸东西,最后拿寿碗割伤了奶奶的手。

那个过去老是说着浑话婆娘要自己来心疼的爷爷嘴里振振有词道:“气死了!气死了气死我了……”

生病就是难受啊,人一难受就折腾,一折腾就容易生了病。

所以让他怎么忍心看另一个对他千好万好的老人苦苦折腾?

*

醒来的时候将近中午,乔横安静地盯着身旁那处鼓起的被窝,原来恍惚之中并不是他的错觉。

床上一人一张被子泾渭分明,骆应辞盖的看样子是急用新套的。

估计是实在困极了,有的地方臃肿,有的地方塌陷,像麻花似的裹得歪七扭八的。

骆应辞朝这边侧躺呼吸很轻,眉头紧锁眼下浮现疲倦,半张脸几乎埋进枕头里,轮廓锋利被洁白柔软的面料包围,整个人都放松下来。

乔横也不自觉起身动作放缓,即使无法避免发出响动,睡着的人依旧没有反应。

温热的手指触碰放在桌前的水,仿佛能感受到余温,乔横这才意识到自己其实从来都不了解对方,也没有想过要了解对方。

他自以为需要别人照顾的骆应辞,出乎意料地应对起这些耐心又细致。

一节钢琴课时薪五千,这样的家庭倾注培养出来的孩子,有绝对的经济实力,可调动的财力物力还有人力,只谈眼界就远超绝大部分人。

他却担心骆应辞在寸土寸金的地段里,在一呼百应的公寓里无法应对危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