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母摸着自家闺女的头发,发自内心的地说着。
宋月芝在一家人的目送下走到已经在宋家外等着的徐谨言身旁,将手里的早饭递给徐谨言,转身对宋家人们挥手。
二人这就前往县令处商量这平遥镇中有无空地可以搭建临时避难所。
两人在街上走着,明显看到比昨日多了很多看起来不是定居在此的人,他们有的背着包袱,有的拖着孩子,脸上无一不是疲倦与恐慌。
宋月芝看到一家人,小孩都已经走不动路了,她和徐谨言准备上前,就看到方县令带着护卫上去问话了。
被问话的一家人看起来有些害怕,但聊了几句后,明显放下戒备,跟着一名守卫走了。
两人就在一旁看着,看着那方县令一名一名地上前询问,然后安排人带走。
方县令转过身,才看见宋月芝和徐谨言一直看着自己,显然他已经看过上头发下来的画像,认出了这就是如今的同安郡王和永宁县主。
“方令同参见同安郡王,参见永宁县主。”
方县令走到二人身前行礼,自己对来到平遥镇的流民已然是分身乏术,听到上头派了人来时那叫一个松了一口气。
方县令这叫一个头大,涌入平遥镇的人越来越多,已经快没有空的屋子可以住了,别说房子了,吃饭都快要成问题了。
二人赶紧叫人起床,燕国还是幸运的,除了燕辞和零星几个大臣狼心狗肺,其他的官员都是费劲费力为了国家人民好。
“居住问题的话,方县令没有行过军打过仗,不清楚也实属正常,军中常常没有固定居所,是以多在路上安营扎寨,不若我们也用此方法,在空地处扎营,虽不是长久之计,但也能解时下燃眉之需。”
听了徐谨言说要扎寨的事情后,宋月芝也眼睛一亮,对呀,可以搭帐篷呢,还好现在不是寒冷的冬季,在外住也不至于会冷着。
“再从平遥镇的居民处,看看大家愿不愿意捐出家中多的棉被与布料,厚实些的布料搭着竹子木头可以做成帐篷,入夜起风,有棉被也不怕被冷着。”
徐谨言接着补充道,
“无家可归不要紧,只要燕国还在,这些都能解决,可这种时候若是生病了,一旦传染,后果不堪设想。”
方县令听后也觉得可行,大拍手掌,接连惊呼此法甚妙。
“也不用担心银钱和粮食问题,银钱朝中大臣都慷慨解囊从府中划了许多作为补贴,皇上也大开国库批了银两和分发粮食。”
宋月芝也缓缓说道,其实她并不是很担心,因为很久了,她的系统都没有出现过,不过只要有危险,系统就会发出警报,只要没警报,对宋月芝来说都不是什么大问题。
方县令听了二人的话,激动地留下了眼泪,他转过身用宽大的袖子擦拭,片刻转身回来,红着眼眶对二人行了个大礼,
“臣在此多谢郡王县主,更要多谢圣上宅心仁厚!”
有了方案,就不用担心不好执行,方县令火速叫下属收集厚实布料和竹子,不过半天,就已经拿到了许多。
不只是这些,还有好些百姓家中干净的衣裳,多的米粮,也都一一贡献了出来。
平遥镇的居民们一听是朝廷官员来要的,又听都是给那些因为战争流浪过来的百姓用的,纷纷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听说要建营帐,好多家中有力气的壮年男子都主动提出跟来的护卫走。
是以看着护卫兵们回来时,不仅用推车带了好多物资,身后还跟着好多青年中年男子。
“大家都是说要来帮忙的。”
领队的人挠挠头,不好意思地笑着。
“感谢大家!”
方县令朝着大家又行了一次礼,那些男子哪里肯受县令大人的礼,以往平遥镇安居乐业多得县令管辖的好。
大家凑在一起听着徐谨言说着要如何做这帐篷会更加结实一点,如何能压紧帐篷不那么容易被风吹跑,大家也是听的津津有味。
更有几位已经撸起衣袖,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
宋月芝想着若是临时搭个施粥铺还麻烦,不然直接在自己家的铺子做临时救济所,越想越觉得这个法子可行。
“方县令,街头转角那有个宋记包子,那是我爹娘开的铺子,不过这几日也是歇业,您看看组织百姓们,让他们每日三餐到那铺子去领。”
宋月芝指着自家铺子的方向,到时候再喊爹娘来帮忙,自己一个人肯定是做不出那么大分量的餐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