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选书中文 > 昭明录 > 第34章 乌云散

第34章 乌云散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秦易珩坚定地说:“老人家,您放心,朝廷定会全力相助,大家齐心协力,定能挺过这场灾难。”

在灾区停留的日子里,秦易珩亲眼目睹了百姓的苦难,也看到了赈灾工作中的一些问题。

部分官员在发放物资时存在克扣现象,导致真正需要帮助的百姓未能得到足够救济。

秦易珩怒不可遏,当场严惩了这些贪官污吏,并重新调整赈灾物资发放流程,安排专人监督,确保公平公正。

然而,就在秦易珩忙于赈灾之时,朝堂之上却暗流涌动。

一些曾被秦易珩打压的势力残余,企图利用这次赈灾的机会,再次兴风作浪。

他们暗中散布谣言,称秦易珩赈灾不力,故意克扣物资,导致百姓受苦。

谣言如病毒般迅速传播,一些不明真相的百姓开始对秦易珩产生不满情绪。

秦云乔听闻此事后,心急如焚,她立刻找到秦易珩,将谣言之事告知他。

秦易珩冷笑说道:“这些跳梁小丑,真是阴魂不散。七妹,你放心,我定不会让他们的阴谋得逞。”

为了平息谣言,秦易珩决定召开一场公开的赈灾成果发布会,邀请各地百姓代表和朝中官员参加。

会上,秦易珩详细介绍了赈灾工作的进展和取得的成果,展示了各项物资的发放明细,并当众严惩了此前克扣物资的官员。

他言辞恳切地说道:“我秦易珩一心只为百姓,此次赈灾,定当竭尽全力,绝不容许任何人从中作梗。若有不实传言,皆为恶意诋毁,朝廷必将彻查到底。”

百姓代表们听了秦易珩的话,又看到了详实的证据,心中的疑虑逐渐消除。

那些谣言也不攻自破,民众对秦易珩的信任再度回升。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灾区的情况逐渐好转,百姓们开始重建家园。

但秦易珩知道,仅仅解决当前的困境还远远不够。

他意识到,国家的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在应对旱灾等自然灾害时极为脆弱,必须进行大规模的修缮与扩建。

秦易珩再次召集大臣们商议水利工程事宜。

朝堂上,他目光坚定地说:“水利乃农业之命脉,关乎国家根基。此次旱灾让我们看到了水利设施的重要性,我们要未雨绸缪,大规模修缮和新建水利工程,以增强国家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工部尚书面露难色:“殿下,水利工程耗费巨大,且工期漫长,如今国库并不充盈,这……”

秦易珩微微颔首:“我明白其中困难。但此事刻不容缓,我们可以采用以工代赈的方式,招募灾区百姓参与工程建设,这样既能解决百姓就业问题,又能加快工程进度。同时,合理规划工程预算,开源节流,从其他不必要的开支中节省资金。”

在秦易珩的坚持下,水利工程计划正式启动。

工程初期,困难如潮水般汹涌袭来,每一项难题都似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横亘在众人面前。

在资金调配方面,尽管秦易珩已精心规划,试图从其他不必要的开支中节省资金,采用以工代赈的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金压力,但问题依然棘手。

原本预估的工程预算,在实际推进中,因材料价格的突然波动而显得捉襟见肘。

一些偏远地区的工程场地,运输成本远超预期,使得每一笔资金的分配都需要精打细算。

负责资金调配的官员们每日眉头紧锁,面对堆积如山的账目和各项亟待支付的款项,时常陷入两难抉择。

一笔资金该优先用于购买急需的建筑材料,还是支付工人的薪酬?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工程的某个环节陷入停滞。

物资供应更是乱成一团麻。

各类建筑材料,从巨大的石块到细小的铁钉,需求数量庞大且种类繁杂。

采购部门为了寻找到价格合理、质量上乘的供应商,四处奔波。然而,市场上的物资供应并不稳定,一些常用的建筑材料时常出现短缺现象。

比如,某地区所需的优质木材,因产地遭遇意外灾害,供应大幅减少,导致工地停工待料。

运输过程同样波折不断,道路状况不佳,部分路段甚至在雨天变得泥泞不堪,运输车辆深陷其中,物资无法按时送达工地。

而当物资终于抵达时,又常常出现规格不符、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不得不返工退换,这进一步延误了工程进度。

人员管理方面,问题也层出不穷。

以工代赈吸引了大量灾区百姓参与工程建设,人员数量众多且背景复杂。

这些工人大多来自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和工作技能。

一些经验丰富的工匠与初出茅庐的新手混杂在一起,如何合理安排他们的工作任务,成为一大难题。

同时,人员纪律也难以维持,部分工人因对工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时常出现迟到早退的现象。

在施工现场,还不时发生因工作分配不均而引发的争吵,甚至出现了小规模的冲突。

管理人员在协调各方关系、处理这些矛盾时,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整个工地的工作秩序一度陷入混乱。

但秦易珩亲自坐镇指挥,每日听取工程进度汇报,及时解决各类难题。

在一处大型水利工地现场,烈日高悬,工人们正忙碌地搬运着石块、挖掘沟渠。

秦易珩身着便服,穿梭在工地间,与工人们交谈。

他看到一位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满脸疲惫,便上前关切地问道:“累不累?家中情况现在好些了吗?”

小伙子挺直腰杆,说道:“殿下,不累!多亏了朝廷的赈灾和这以工代赈的好政策,我家现在能吃上饱饭了。这水利工程要是修好了,以后咱这地就不怕旱涝,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秦易珩欣慰地笑了笑,拍了拍小伙子的肩膀:“好好干!大家齐心协力,这工程一定能早日完工。”

然而,工程推进过程中,一些地方势力为了谋取私利,企图插手工程建设,通过偷工减料、虚报工程量等手段捞取好处。

秦易珩得知后,派遣专门的监察队伍深入工地,严查不法行为。一经发现,绝不姑息,严惩相关责任人。

秦易珩站在高处,望着眼前初具规模的水利设施。

孟令琛快步走来,在秦易珩身旁站定:“殿下,今日的进度比预期快了不少,照此下去,工程有望提前竣工。”

秦易珩微微点头,目光并未从工地上移开,说道:“这都多亏了百姓们齐心协力。孟大人,这段时间你辛苦了,工程的每一处细节都离不开你的操持。”

孟令琛连忙躬身行礼:“殿下过奖,为国家和百姓做事,是臣分内之事。只是,如今虽然工程进展顺利,但后续的维护与管理也不容小觑。”

秦易珩转身看着孟令琛:“这我自然知晓。待工程竣工,我们便要着手制定详细的维护制度,安排专人负责。确保这些水利设施能长久发挥作用,造福百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