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选书中文 > 臣本将心向明月 > 第33章 大义灭亲(一)

第33章 大义灭亲(一)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贺兰鉴伤势稍有好转,便以照料双亲为由,告假返乡。

我虽不舍,却也明白,他若继续在金陵待下去,恐怕下回遇刺,就不是大夫缝几针,能救回来的了。

为了不让他香消玉殒于金陵,我在皇帝面前使劲劝说:

“陛下,以孝治天下者不可谓不圣明。今贺兰大人心忧高堂归心如焚,正体现一个‘孝’字。御史事宜可由人暂替,双亲之养不可不奉!此乃教化臣民之天赐良机,望陛下恩准贺兰大人之请!”

而御座上的人,似乎早已将我看透。

“裴然,你就这么想让贺兰鉴走?”

我比任何一个人,都想让他走。

只是在别人眼里,这又成了我挤兑政敌的手段。

无所谓,反正贺兰鉴离开了金陵,就不必再被贼人惦记——倒是暂替他查案的那人,可得保管好身家性命了。

此去少则一月,多则未可知。毕竟官员不在朝中,小人趁机进献谗言离间君臣关系之事,自古亦不少见。

送行时,我信誓旦旦道:“行逸你放心,但凡朝中有人败坏你名声,我定不让他好过!”

他嗤笑一声:“我对自己的为人还算放心,倒是你,小心又被奏劾了。”

我毫不在意,“除了你,他们劾不了我。”

北风呼啸,茫茫江面上,吹来一客舟。

渡口多离人,别情总不断。可惜这时节柳枝空空,依依寸心无从寄托。

船已靠岸。

我将手中行礼递给他,“若得闲暇,可托书信至金陵。”

“一定。”

他郑重道。

行舟渐远,只可依稀辨认出他站立船头,衣袂飘飘,颇有“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气势。

江岸边上多女子,不知是谁家妻或母,在此送别夫与子。几个妇人遥遥向江心招手,泪落沾襟,看得人也不禁鼻头一酸。

我掏出帕子,但并非拭泪,而是拭去被冻出的清涕——方才贺兰鉴看着,没好意思在他面前,做此不雅举止。

转身向皇宫而行,衣袖迎风猎猎作响。

行逸他是走了,留在这儿的人,还得把活给干完。

搜蛛丝寻马迹,查明太子通敌之嫌疑——

“处之,这个重担,得落到你肩上了。”

就在头天晚上,贺兰鉴恳切的嘱托,令我大受感动。

眼下在这朝廷之中,我俩,是唯一能信得过彼此之人。

如此说来,在摩兴寺求的那支签,真挺灵验。

或许开年初春,柳枝新绿时,我便又能在这渡口,迎他归来了。

怀瑞入主东宫,迄今已有八年。

八年来,他这太子当得稳稳当当,虽无大功,胜在无过。就像他那张一本正经的脸,有着令人放心的无趣。

说他墨守成规不知变通,或许有不少人深以为然。可说他杀人灭口以掩盖通敌罪行,恐怕没人能信,也没人敢信。

贺兰鉴作为太子宾客,日日出入东宫,与他相处甚密,都没找到确凿证据,我这个和他不怎么熟的表亲,更是难下手。

思来想去,我决定仍从那些已获罪的官员着手——太子既然能干出杀人灭口之事,还暗中派人刺伤贺兰鉴以示警告,恰恰表明,他有把柄在那些官员手中。

至于找不找得到,就看我的本事。

于是接连几日,我夜访罪臣官邸,寸寸搜寻,不放过每块地砖每道墙缝,势必要翻出些新线索。

这天,我再次趁夜,轻装翻墙入赵氏官邸。

落地还未站定,眼底突然寒光一闪——

不知谁的短刃,威逼我咽喉。

好汉不吃眼前亏。我缓缓举起双手,“大侠饶命!”

“皇兄?”

背后声音十分耳熟。

“怀临?哈哈……真巧啊……你也来这儿散步?”

我颤颤巍巍转过身去,正对上一双深邃的眼睛。

怀临,陛下的好儿子,我的好表弟,亦是一袭便装,深更半夜现身于罪臣被查封的官邸内。

“裴皇兄深夜来此,意欲何为?”

这声“皇兄”叫得客气,可他手中的刀,并无放下之意。

我一时吃不准,他究竟是替太子来掩盖罪证的,还是和我一样,对太子心存疑虑。

见我支支吾吾说不出来,他语气暗藏杀机:“莫非,是给人善后?”

这话倒让我明白了他的立场——至少我们不会是敌人。

松了口气,终于敢道明真实意图:“私通东瀛的那几个罪臣,死得蹊跷。我为查案而来。”

架在脖子上的刀,缓缓落下。

“实不相瞒,我亦对此生疑。”

他沉声道。

夜风寒冷入骨,我心有余悸,摸了摸自己完好无损的喉咙,问:“可曾发现蛛丝马迹?”

“只在床板下,找到书信二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