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得守着三日不出门,主要是规矩如此。
赵嬷嬷也不好不要这个吉祥寓意,让明媚新婚头一天就跑去南山。
此间老话这么讲,新娘子头三天出门,寓意一生奔波劳苦。不吉利的事儿,咱不干。
早年她不信这个,后来年纪大了,讲究的就多了。
一大清早,四绿起床,照常洒扫庭院,与宫中作息一致。
赵嬷嬷领着一群小丫头过来,是要请明妃娘娘亲自相看留用的。
这些丫头一部分是少府麾下的家生子,一部分是掖廷宫出来的罪人之后,还有一些是外头采买的。浩浩荡荡,站了三排。
王府与宫中规矩仿佛,宫中有六局,府内有六房,文书、礼仪、服饰、饮食、宿寝、女工等皆有少府掖廷来的娘子掌管。
这部分其实是明媚该拿到手的权力,掌握了六房,才是当家主妇。
只是秦王府又有不同,长史之权,侵占了半数六房的职能。
六房如今掌着只是府中后花园的起居,前头都归长史管,人员配备不用六房操心。
其实这不合规矩,但秦王乐意,贤妃不问,六房娘子只好让位。
明媚也没想到是这个情况,宫中消息到底是传递不便,所以还得再做做功课。
赵嬷嬷先给明媚讲了些六房的大概情况,她与其中的尚功娘子是相熟的。那是秦王的保姆嬷嬷,明媚于宫中时也见过,是唯一未曾荣养的六殿下身边老人,极其严谨细致。
如今六房里,也就尚膳与尚功这两处,看着还是个样子。“尚服那边也还能管得住,”赵嬷嬷说,“其余几房娘子面嫩,上头再不管起来,难保会出幺蛾子。”
明媚也不好提,非得让秦王把后花园子也拿出来给她管着。这些事便先听一听,之前的准备不白做,心中多少有个底儿。
管家也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事业。明媚从不曾轻视内宅事务,这里的门门道道,比外间复杂的多。
若是一家一户内里出了问题,败起来会难以想象的快。
前后各院落留小丫头,也就是负责洒扫、清洁等活计。
西院又不同,三进院子所需人手要多。赵嬷嬷亲自带了人过来,保证六房的手伸不进西院。
少府与掖廷宫中送出来的人,不能不用,也不可大用。
“因有小厨房,要留两个会厨艺的丫头。后头院子里的暖房已经建好了,得留两个会农事的。明娘子喜欢给丫头们置办漂亮衣裳,以后频繁走司衣房扎眼,还得留下两个通针线的。三处院子洒扫,也需要人手,得留六个。”赵嬷嬷自言自语,帮着出主意。
大体一算,共计需要十二个小丫头。赵嬷嬷一盘算,说完了,又觉得少,劝明娘子还得翻一倍才够用。
明媚晓得老太太好意,但觉得人太多了,也是人浮于事,反而不好管,不够再选人进来也就是了。
赵嬷嬷一想,也觉得有道理,就这么办。
这十二个丫头都需要四绿带着,深浅两人虽上了女官宫籍,活计一样也拉不下。
深绿懂伺候庄稼,温室便归她管。她年幼时随着母亲在少府内种菜浇园,深知什么样的孩子是地里刨过食儿的。
孩子来的时候都洗干净了,大毛刷子上身搓洗,搓下一层层泥垢,留下一道道红痕。身上穿的衣服也都是簇新的,估计是他们长这么大第一次穿上新衣。当初深绿就是这么走过一遭,记忆犹新。
先叫会干农活的往前站,站出来十七八个孩子,她细细看了手上的茧子,筛掉五个。又给了几个问题叫回答,筛掉十个畏缩胆小、磕磕巴巴的。而后选了两个年纪大一点,也相对强壮的,这两人长相都多少有些偏胡化。
浅绿这边简单,她就看脸,选了五官整齐、眼睛明亮的小姑娘出来,问了问会不会烧火,从中捡了最出挑的两个,也是身子骨最纤细的。明媚也不管她,反正小厨房归她,选的都是七八岁的小姑娘,看她调教了。
碎绿说是管着针线,其实是管着账目,她出了一道三位数的算术题,没人会。降到两位数,有一个肤色黝黑十分娇小的小姑娘答了出来,心算能力被肯定,成为这边第一个被留的,小姑娘激动的直流泪,赶紧拿手擦了。后边再没人能答上来,碎绿无奈,只好考手艺,发了布头针线,选了一个针脚最细密的。
剩下六个洒扫的,都是点绿管,指着院里葡萄架子下的石墩子,让小姑娘们坐等。她挨个叫过来,跟人家聊,聊了三盏茶的时间,选出六个人,高矮都有,相貌各异,唯一的共同点就是都能说敢说。
赵嬷嬷看着干着急,这么选人,说不得得调教好几年才行。
明媚只安慰嬷嬷,并不去管。
四绿选的人,她不干涉。若是这点权利都不敢放下去,她非得累死不可。
管事娘子带着落选的丫头走了,后面又带上来一群小男孩。
明媚打眼一瞅,看向赵嬷嬷。
“总得留两个小寺人,都是少府送过来的新人,不然日后往前面送个信不方便。”赵嬷嬷也无奈,京里规矩大,王府用太监寺人,长公主府也有不少。
明媚点点头,深绿上前,问了几个问题,选了一个略带文气的,一个身体强壮的。
“请娘娘赐名。”十四个人要跪,被深绿拦下了,改成作揖。
“你们原来叫什么?”明媚耐心询问。
十四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略带文气的小男孩站出来,说道,“奴婢原名高守春。”
明媚点头,叫他仍用本名便是。
另一名小男孩,也跟着站出来说:“俺,俺叫程小园。”
明媚点头,也让他叫本名。
剩下十二个小姑娘,都有大妞、二花之类的乳名混叫着,没一个正经有大名的,眼巴巴的想要个正式称呼。
明媚叹了口气,她自己就起名废,要不也不能给四绿起名那么草率。
想了想,十二个名字,干脆就用十二月的别称吧,按着个头从大到小排列。
星回、仙回、霜回
宴秋、南秋、道秋
清风、景风、和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