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袖逸和郝乐家在新建大棚内巡视,大棚内温暖如春,小菜苗绿油油十分茁壮,她们顺便给小苗浇了水,一圈转下来已经热的穿不住厚衣服。
二人脱了外面大衣服,坐在大棚角落的桌前就开始写作业,一上午转眼而过,外面的天气还是风和日丽,正中午的暖阳照的郝乐也放松了,对吴袖逸说:“袖逸室外温度都快10度了,这天气预报也不准呀!天气这么好,我们要不趁着中午给大棚通通风吧?我看棚顶积了湿气,可别闷烂苗了。”
吴袖逸看着远处天边确实晴朗无云,不远处几个大胆的邻家,已经把大棚薄膜下端打开给棚内通风。
忽然有人从外面卷起她们的大棚薄膜,王晓光的脸从下面漏了出来:“圣诞姐大家都开始通风了,你们歇着我帮你们也打开通通风。”
王晓光话音刚落,远处吹来一丝带着点点雪片的劲风,才几秒的功夫天就完全阴了下来,天气说变就变,暴风呼啸而来,卷着天空中的雪片越下越大,风雪遮天蔽日,狂风呼号。
风雪从大棚的通风口吹进来,温度计上的温度开始急剧下降。
王晓光想在外合拢大棚薄膜,被风吹的眼睛都睁不开,几乎寸步难行。吴袖逸和郝乐也匆忙上前帮忙,三人齐心协力才把篷布重新合拢,阻隔了狂风温度才开始平稳,但温度还在缓慢降低。
三人还不敢耽误匆忙爬上大棚。顶风冒雪摸索着放厚重的草帘,风雪钢刀似的把吴袖逸的手刮得生疼,好不容易三人才把草帘放好,跑回大棚三人手脸都已经冻得没了知觉。
王晓光和郝乐马不停蹄的把火炉燃到最旺,这才一屁股坐在地上喘息。
吴袖逸盯着着温度计开始快速回升这才放心。
她看郝乐和王晓光累的直不起腰,自己围着大棚内转了一圈检查幼苗情况。
其他小苗都很好,只有离通风口最近的小苗直面寒风,叶梢都挂了寒霜,个别叶片也冻硬了,随着温度上升,霜雪溅渐融,回软的叶面上渗出许多水珠。
吴袖逸眉头皱了起来,她仔细观察小苗上的水珠,有水珠的植株还算正常,有两株离火炉近的叶片水分很快完全蒸发,植株已经有软烂倒伏的趋势。
吴袖逸急得站起来。
郝乐和王晓光也凑上来看,郝乐安慰她:“冻坏几株没事,我明后天补种点就好。”
吴袖逸摇摇头说道:“我们的大棚刚才只打开一点,其他村民家的大棚很多全部打开了,肯定受冻害更厉害。晓光郝乐你们快去,告诉大家有大面积冻害一定不要极速升温,先缓慢升温争取时间,喷洒我们之前调配的糖醋液保水,我这边去给省城钱教授去个电话问问解决办法。”
郝乐和王晓光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答应一声快速跑出大棚。
不多时大棚再次打开,村民蔡半瞎顶风冒雪的走进来对吴袖逸说:“袖逸丫头,刚才有个男人说他是什么省城农大的钱教授带着一男一女两个学生,我以为你在郝乐家的老大棚,就给他指了那边。
回来路上碰到郝乐才知道你在这里,用不用我再去告诉他们一下你在这边?”
吴袖逸心中一喜,钱教授可真是及时雨,来的可太好了。
答应一声:“不用,蔡大叔你家只有你能干活,你快回你家大棚吧,我封了火炉就去迎接他们。”
吴袖逸穿好棉袍,打开门天空铅云密布,暴雪又变成了雨夹着雪,被狂风裹挟着吹得人抬不起头。
幸亏有郝乐奶奶送她的狐皮长袍御寒,雨雪最多打湿外面棉布,有狐皮阻隔湿寒都渗不进去,衣服里面暖烘烘的,吴袖逸裹紧衣服深一脚浅一脚的向旧大棚走去。
下午三点二十分。
一辆车压着泥泞积雪停在杏沟村村委会前,车门打开傅高明和一个老者下了车。
傅高明回来的路上碰到了要来杏沟村参观的钱教授,正好搭钱教授的顺风车一起赶了回来。
迎面正碰上王晓光和郝乐,郝乐累的手指头都伸不直了,王晓光也累的直捶腰。
他们连着跑了一个村的大棚报信,又帮着受冻害最严重的几个大棚喷洒叶面,做了三个多小时累的饭都没吃,还有两个大棚没弄。
傅高明拉住王晓光急道:“晓光,袖逸呢?”
王晓光惊喜的看着傅高明:“高明!你什么时候回来的?!哎呦,太好了,我烤了鸡一会我们一起吃。”
郝乐补充说道:“袖逸应该在新大棚,她早就盼着你回来了,我们带你去!”
“我们刚到,你们快带我去!”傅高明说。
王晓光看傅高明着急,也不怠慢,匆匆前面带路,看跟在他们身后的老者好奇压低声音问道:“高明这是谁呀?”
“是省城农大的钱教授。”傅高明答道。
王晓光惊讶的上下打量,这个干瘦衣着朴素的老人,似乎跟他爷爷也没什么区别,居然是个大教授:“哦,这就是钱教授呀。”
忽然他反应过来惊道:“哎?不对呀,钱教授不是中午就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