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希望的田野(3)
“雪乡是牡丹江的吧?属于牡丹江哪个地区?”陈越群问。
“牡丹江别称雪城,电影里的林海雪原说的就是牡丹江。雪乡位于牡丹江海林市长汀镇,大海林林业局双峰林场,这个林场是三面环山的一个小盆地,地理位置独特。北面来自的西伯利亚寒流和南来的日本海暖湿气流在这里交汇,老秃顶子山和羊草山两座大山挡住了来自海洋的暖流,也挡住了山外的污尘,因此在雪乡形成了丰沛、纯净的降雪……”
“一讲起来你就滔滔不绝,飞机已经开始降低飞行高度了,请陈姐欣赏美景吧。”常文静看到窗外的场景正在由远及近,越来越清晰,此时是鸟览城市美景的最佳时间。
陈越群把目光移到了窗外,和之前浩瀚宇宙般的辽阔场景不同,现在好像是用放大镜在看地面。连绵起伏的群山尽收眼底,山上茂密的森林和矗立着的巨石清晰可见,一条条小河蜿蜒曲折犹如白色的丝带系在大山之间。大大小小的村落分布在山间的平地上,房子整齐划一,街道笔直,乡间小路掩映在树木之中,村镇周围是一块块田地。有一条白色的公路横贯山川大地,穿过城镇和乡村,一直向前延申,通往陈越群目所不及的地方。陈越群感觉自己像是一只大鸟,正在群山之间翱翔。随着飞机的前行,眼前的场景宛如一幅流动的画卷,由远及近,美丽壮观,令人心驰神往。终于,飞机接近了这座城市,山峦、河水、庄稼、树林、公路、高楼、汽车、人全都映入眼帘,还有路两边盛开的花,好像是黄色的,还有一个区域是五颜六色的。
三个人从牡丹江机场走出来,由于接下来要乘坐高铁,期间仅有一个多小时的转场时间,没时间停下来欣赏一下牡丹江的风光便上了高铁,用胡亦洐的话说“一分钟没浪费”。高铁的速度太快,窗外的景色飞驰而过,但还是能感受到河流山川、森林稻田的壮观与美丽。
陈越群在位于林口的胡亦洐家里住了一晚,第二天胡亦洐的父亲开车接他们到位于向阳林场的胡亦洐父母的家。
胡亦洐的父母都是林场职工,母亲五十多岁,已经退休几年了,现在在家管理葡萄园和菜园。胡母素颜,梳着一个低马尾辫,穿着运动裤和T恤衫,衣着简朴,但是显得很年轻,像是四十七八岁的样子。她待人热情,干净利索,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胡父也是五十多岁,是林场的普通工人,主要负责林场树木的修剪和维护,工作不累,时间也比较自由。胡父是个身材魁梧、性格开朗的人,有着东北汉子的特有的粗犷豪放,还有乐观善良。胡父胡母对胡亦洐的教育是中规中矩的传统家庭教育,告诉他要身心健康、尊老爱幼、好好学习、自强自立、有责任心和爱心,这些家训被胡父写在纸上,现在还贴在胡亦洐房间的墙上。胡亦洐从出生到大学毕业一直都是顺风顺水,就好像是在预定好了的人生轨道上行驶。大学毕业,他进不了学校当老师,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受到了很大的挫折,当时他可以到教培机构当老师,但是因为他不赞成给孩子补课拒绝了。每每想起那段时间,胡亦洐就会感到隐隐的心痛。
胡母从厨房出来招呼陈越群,她对于这个给予她儿子事业上帮助的人非常感谢,特别是她认为儿子能回老家创业有陈越群一大半的功劳。她本来是不愿意儿子出去打工的,她认为出去打工就像是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流浪。但是儿子一定要出去闯荡,要干事业,她不理解儿子和她说的事业是什么,她认为自己没有多少文化,儿子文化高,自己不能拖儿子的后腿,只能支持。对于儿子的女朋友,她是喜欢这个长相端庄大方、性格活泼开朗的姑娘,但是对于常文静那个贫困的很彻底的家不满意,特别是常文静的父亲生病后她有了担忧,无奈儿子一心一意地爱着常文静,作为母亲,她又一次选择了支持,不但积极帮助找医生,帮助买药,还从经济上提供帮助。用她的话说:为了儿子除了拿出家里的一切还能做什么呢?胡亦洐的钱塘的三年,他的父母受到了很大的煎熬,不仅有对他职业生存方面的担忧,还有因为疫情长时间不能回家的想念。当胡亦洐告诉他们要回家创业时,他们高兴的一整夜都没睡着觉,当时他们没敢问胡亦洐回家创业的原因,第二天没忍住给胡亦洐打了电话,问为什么要回家创业,胡亦洐把陈越群给他的建议告诉了他们,从此,他们认定陈越群就是他们一家的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