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好好活,做有意义的事(15)
法喜寺位于西湖的西面,原名五云山院,清朝乾隆年间改名为法喜寺。寺庙依山而建,周围绿树成荫,环境幽静;建筑风格古朴典雅,黄墙黛瓦,红柱青石,每一处细节都流露出一种古朴的美感,给人一种宁静、和谐、庄重、肃穆的感觉。进入寺庙内,就是进入了一个远离尘世的世外桃源。
陈越群和胡亦洐来到主楼上面的平台,陈越群站在平台上向外望去,看到远处的群山连绵,近处西湖波光粼粼。
“陈姐,你看,这里就是网红打卡点。”胡亦洐指着前面说。陈越群顺着胡亦洐手指的方向看去,看到平台一侧景色绝美。平台栏杆外是一片灰色屋顶,树木有的是绿色的,有的树叶还没有发芽,放眼望去灰蒙蒙的一片,和灰色的屋顶浑然一体,远处那个低矮的红色屋顶被隐埋在灰色之中,只有侧面黄色的墙壁显得光芒耀眼。
“到四五月份,树都绿了的季节,如果是晴天,中午十分,这里的景色更好……”胡亦洐把镜头对准这个景点继续直播。
“这里天天这么多人吗?”陈越群问。
“是的,每天都排队打卡。”胡亦洐拿出手机拍照。陈越群也拿出手机,拍了一组照片。然后支起画架,开始作画。
“您好女士,打扰一下,您是不是在西湖断桥边作画的那位画家?”陈越群抬头看屋顶的时候,一位年长的女士过来问道。
“您好女士,我在西湖断桥边作过画,业余爱好,不是画家。”陈越群看到眼前的女士有五十多岁,看穿戴听口音,不是本地人,好像是在海外生活的华人。
“女士,请问您怎么称呼?”那位女士问。
“请称呼我女士就可以了。女士,我在作画,不奉陪了,抱歉。”陈越群听到对方问别人称呼却不报出自己的名字,这样居高临下的态度她很反感,她不再理会这个人,专心地作画。天上云已经在不经意间散去了,天晴了,太阳出来了,发射出耀眼的光芒,阳光洒满了大地。陈越群看到寺庙的屋顶被阳光照亮了,灰色的屋顶好像是镀上了白银,原来的暗灰因为阳光照的角度不同显现出深深浅浅不同程度的灰,给高高低低的屋顶和房檐增加了色彩的层次,使得远近高低建筑层次分明的画面更加丰富了。陈越群原本定好的画面有了重要的变化,那幅画了一半的画不得不停下来,她关掉了胡亦洐拍摄她作画的相机。停下来陈越群才发现,自己又被游客围了起来,大家在安静地看着她作画。陈越群拿出手机,对着前面的景色拍了几张。同一个景点,同一天,仅仅不到两个小时就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景观,如果是四季呢?如果是前年、今年和明年呢?陈越群不禁感叹世界之大!感慨自然界的能量!这就是世间的万物变化,是人世间的交替轮回。
“您好美女画家,可以帮我画张像吗?我前几天看到您在西湖边给人画像,可是人太多了,我没有排上。”一个二十多岁的长发美女走上前说。陈越群看着她,想起来了,和那个男子一样,也是在那个下雨的天,她还给自己撑着伞挡雨。
“是你呀,想起来了,可以,请坐。”陈越群示意美女坐在小凳子上,给她画了一幅彩色的画像。
“这个时间,我们去吃饭吧。”胡亦洐已经结束了直播回来找到了陈越群,看见陈越群又被人层层围住,知道她又在给人画像了。陈越群的身体才有点起色,不能太过劳累。两个人早饭是在财神庙外吃的是陈越群带来的面包香肠,现在已经出了六七个小时了,该吃一顿热乎的午饭了 。
“给这个美女画完我们就走,十分钟。”陈越群感到饿了。
“您好女士,我叫何婉娴,这位是我母亲。我们也是在那天在西湖边等着您画像的,后来下雨了没有画。我母亲非常欣赏您,她希望得到一幅您给她画的像。”之前和陈越群打招呼的那位女士又走过来和陈越群说话。
“这位女士,我们要去吃饭了,改日吧。”胡亦洐担心陈越群忍饥挨饿地接下这个活,马上拒绝。
“您好先生,如果两位不嫌弃,我请两位吃顿便饭,我的车就在下面。” 何婉娴客气地说,“那天在西湖边没能画到像,家母感到很遗憾。后来我们去过西湖边找您,遗憾没有遇到。这几天家母一直念叨,希望可以再次遇到您。”何婉娴解释道。
“何女士,吃饭不必了,主要是她还在生病,不能太累了,抱歉。改日您去西湖,或许可以遇到我们的。”胡亦洐还是拒绝了她们。
“姑娘啊,我非常喜欢你的画。”坐在轮椅上的老人说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