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在多,诚心最重要。”黛玉拾起一片红叶,纳入袖中,想着要送给千里之外的人。
“我们去看看老太太吧。”黛玉道。
贾母自入夏来,一直身子不好,最近到了秋天,简直是缠绵病榻了。
黛玉心知,贾母偶感风寒,头晕目眩,这是表象。身病源于心病,子孙不成器,守业尚且困难,更何谈入仕成事。
黛玉款款走入贾母房间,她好了些,正坐在床头由鸳鸯喂饭,见黛玉进来,伸手招呼。
“来来来,坐过来些…”贾母拉着黛玉的手,满眼怜爱的打量着她,轻飘飘的道,“怎么最近瘦了?”
“老太太病了许久,林姑娘每每念叨,时常祈祷茹素,这才瘦了些。不过瘦也好,胖也好,都是老太太的福分,也是姑娘的孝心。”紫鹃道。
“好好好,你这丫头现在嘴越发甜了,到时随你家姑娘入王府,有你的好日子。”贾母笑道。
“外祖母忧心家里,一定要注意身体。”黛玉反握住她的手,叮嘱道,“儿孙自有儿孙福,您年纪大了顾得自己,不要思虑太多,于您的身体没有益处呀。”
“敏儿当年离家,也是你现在的年纪。”贾母理了理黛玉鬓边的碎发,眼底隐有伤怀,“连相貌都有七分像…”
“不曾想,此去一别,竟是诀别…”
黛玉闻言,也一阵悲伤。
“呀,这是怎么啦?难不成是一同呛了花椒,老的小的一起哭啦?”王熙凤从屋外走进来,罕见的是,她衣着素淡,面上带着几分憔悴。
她失子后,便落了下红之症,时好时坏。
“你病未愈,怎的也来了。”贾母伸手招呼,让王熙凤与黛玉一同坐下。
“老太太房里神佛护佑,我多来几遭,凭它什么这病那病的,也要好了。”王熙凤一笑,瞬间冲散了房里的阴霾。
仿佛又回到当年初入贾府,神妃仙子气度不凡,一颦一笑动人心魄。
黛玉抿嘴偷笑。
“林妹妹笑的可美,赶明儿当了王妃,阖家上下都给你下跪呢~”凤姐揶揄道。
黛玉垂眸不语。
“老太太当真有福,一个孙女儿当了贵妃,一个外孙女儿又要当王妃,来日子子孙孙,入仕的入仕,穿蟒袍的穿蟒袍喽…”凤姐笑道。
“就你会说嘴…”贾母笑的合不拢嘴。
……
一点秋风至,万花落尽百果熟,红叶醉相思,添愁绪;三年不期行,笼里笼外话相交,仙草飘前尘,挽新朝。
黛玉在案前写下一阙词。
她将这一阙词与那片红叶封好,托庆忌送给悟空。
不知怎的,园子里的庆忌越来越少,以前一日能见好几次,如今大半月才能看到一次,等的红叶都有几分枯落。
大概是气数将尽,精灵比人们更快感知到吧。
这一想,黛玉心就慌了起来。
潇湘馆外,一阵喧嚣。
“怎么回事?”黛玉问外面回来的紫鹃。
紫鹃双眼憋的通红,一进屋就掉下眼泪。
“迎春二小姐…迎春二小姐…”
“没了…”
黛玉蓦的起身,不等开口,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滚落。姐姐妹妹们从小在园子里一同玩耍,像一地净土种的花儿,现在花儿们开始慢慢衰落。
迎春去了后,偌大的贾府如大厦将倾,歪歪斜斜的逐渐崩塌,身边的姐姐妹妹们要么嫁人,要么殒命,年少的百般欢喜,终究只能停留在记忆里。
……
探春定了和亲,不日内远嫁。
宝玉亲送她去。
……
宝钗与宝玉定亲。
……
元春身亡。
……
史家被抄。
……
一桩桩,一件件冲倒了贾母,她倒在床上,进得气不如出的气多,眼看就不好了。
前两日,黛玉拦住一只庆忌,托它带了信给悟空,但至今没有回音,她的心里闷闷的。
紫鹃推门而入,冲倒黛玉身边。
“林姑娘,王府的人要见你。”
黛玉点点头,随她去了贾政会客厅。
“老太太快不好了,最近家里也不好,王爷体恤你孤苦,向圣上请命,提前接亲,后面王爷丧期一满,立刻行册封礼。”贾政道。
“此虽不合礼制,但合情理,圣上也允了。王爷看了日子,本月十五便是吉日,姑娘先准备吧。”王府的人说道。
“这样快?”黛玉惊道。
“这也是为姑娘好。”王府的人道。
贾政脸一白。
近期府上事太多,入不敷出,贵妃暴毙,外面的人闻风而动,都道贾府要倒了,从内到外都乱起来。若终有一日遭遇大灾,黛玉也必被波及。
迅速办婚事,一能保住黛玉,二能在大厦将倾之时,借北静王的手扶一把。
“听舅舅安排…”黛玉妥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