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上,程馥顺利通读了数学题目,明显的j市风格,确认是竞赛生们的专场表演。
跟原来22题的题量相比,这张卷子只有19题,题量偏少。倘若还是三个月以前,依据程馥的做题习惯,压轴题的最后两问基本上都会战略性放弃,但现在题目数量变少,单题分数价值过高,这种战略性放弃的想法就太吃亏了。
单项选择做到第6个,有个小小的坑,程馥私以为这题的得分率或许高一的会比高三的高,因为只有高一的数学老师才会总是强调分段函数的单调性判断,第17题也是,用几何法做,计算量几乎没有,但对于练了两年建系的高三考生来说,脑子想要转过那个弯来,哪里有那么简单?
第8题不用算,直接看选项就知道是B了,因为CD选项太夸张了肯定不可能,而A成立,B也成立,但B成立,A不一定成立,这就只能选B了。
第11题多选C选项还是有点难的,计算量不小,程馥通过x=2带入得到了y,但看试卷上印刷的图像,这个x=2明显不是极大值,排除了C选项后,剩下的D选项相对简单,化简后很快就能放缩掉。
第14题填空要用到枚举法,虽然总共才24种情况,但程馥这个人怎么说呢,对数字很不敏感,若是在往常时候,这种题肯定是要写错几个的,但今天不知道是手感爆棚还是怎么回事,花了三分钟一口气都给列了出来,脑子一点没打架。
第15题没什么好说的,跟平时周考比起来都显得过于简单。
有点气人的是解析几何竟然放在了第16题,不管是去年高考还是之前的九省联考,解析几何不是倒数第一题就是倒数第二题,在考前的很长一段时间,数学老师都让他们这部分追求数学高分的学生放掉导数专心刷解析几何,结果现在这俩完全反了过来,解析几何也许是15-17题中最简单的。
第18题做下来整体做下来没感觉思维上有什么问题,看到范围(1,2)就知道要用到中心对称,得到a后就可以用端点效应解题。问题是用必要性探路不仅需要证伪,还要把特定值取出来,可能会扣过程分,但现下也不知道怎么改,就这样吧。
第19题前两问纯属送分,最后一问大概知道跟取余有关,但临简雾就跟她讲过原理,没怎么让她做过训练题,死磕了十几分钟没做出来,索性就拿剩下的十几分钟把前面的题目都检查了一遍。
检查到最后的位置时发现第19题第一问少数了一个坐标,简直不可饶恕,答题卡上还有空的位置,这时候只需要把那个坐标写上去,一定就还能再拿个一两分。
铃响了。
程馥再度把笔拿起,尝试着把坐标写上去,但是收卷子的监考员来抢抢答题卡了,把她的答题卡给收走了。
程馥也没有强行把答题卡留下,因为在那一刻,她脑海中有了个估计,觉得,即使没有这一两分,就算拿不到140+的分数,也能拿到近九成的分数。
这个结果放在一模考试刚结束那会儿,她想都不敢想。
“啊——惨了,我完全不会!”
“怎么搞的啊,以前从来没有出过这样的题目!”
“死定了,这数学考的搞得我感觉高三一整年什么都没学一样!”
监考员们一走,考场四处就传来了此起彼伏的哀嚎声。
程馥出考场的时候还看到了好几个人在哭。
数学老师说只要平时有认真学,这张卷子拿个平均分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就是想要考高分没那么简单,卷子的区分度还是挺大的。
只是人不是机器,在考场上会心慌、会紧张、会害怕,选择题的第8题和填空题的第14题都很考验耐心,还不是一般的耐心,很多同学都是算着算着就慌了。解析几何和导数的顺序被打乱,也让很多人心里愈发对这场考试感到没底。
再说平均分……数学老师知道吗?平均数不是中位数,数学作为语数外三科当中最难得分的学科,去年全国没有一个省份的平均分超过70分,都是完完全全的不及格!
鹿萌萌跟程馥吐槽,说她第17题卡了二十多分钟还没有算出来。
班上用建系方法做这道题的人基本上都没有算出来。
可能是寻求到了共鸣,鹿萌萌本来是很伤心的,一听到大家都差不多,心情忽然爽快了不少。毕竟高考是通过性考试,不是选拔性考试,甭管考了多少分,只要别人考的更差,即使你也很差,排名能在别人前面,那也算是不错了。
“程馥,你建系方程算出来了吗?”鹿萌萌两手一撑,就坐到了程馥的课桌上,她摇晃着双腿问。
“没。”程馥回答说。
不等鹿萌萌来安慰她,程馥又说:“我是用几何法算出了根号三,然后倒推出坐标填上的建系方程答案。”
鹿萌萌睁大了眼睛:“为什么不建系?你知道这题建系做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