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考的很差,尤其是数学。
倒不是说卷子的题目有多难,就数学卷子的第21题和第22题的第2问,跟平常考的完全不一样,毫无关系,都没见过。
做题主要是思路,像第7题的泰勒展开,第16题的椭圆准线,必须一眼看出来,不然整张卷子就会做不完。
计算量太大了。
这样的话,后面也不能再在课堂上闷头刷题来打发时间。
现在能刷的题目基本上都是废题……构造函数的形式很多,但方便分析的并不多……除了浪费时间还是浪费时间,一味的重复只会把人脑袋变傻。
程馥趴在课桌上看窗外的风景。
总感觉最近很疲惫,打不起精神,即便是上课睡觉,也心情不畅,不再单纯。
时间转眼便来到下午的四点半,第二节课下课铃响。
班主任紧接着数学老师走上了讲台,大致宣讲了一会儿周日上午放假的诸多事宜便走出了教室。
程馥收拾东西的动作并不快,不紧不慢,待到她把各科老师布置的作业和假期需要用的复习资料一一放进书包,墙上的石英钟分针指针已经指向了20分的刻度,但和以往相比有些不对劲的是,这会儿班上的同学不见人少的趋势。
前门后门都围了不少人。
程馥单肩背起书包,还没从座位上站起来,就看到以英语课代表鹿萌萌为首的人群推出来一个人。
男生。
手上还捧着一束花。
名字是叫?
……程馥花了大概三秒钟,才把脑海中班级座位表上的名字和这个人的脸对上:许锡恩。
总是带着小板凳坐在电梯间背书,在qq群里按照学习成绩把班上人分为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
看到对方朝自己的方向走过来,程馥就察觉到了不对劲,而巡视四周夹杂在人群中的窃窃私语,她瞬间就明了了事情的大概。
而接下来,许锡恩有些汗涔涔的脸颊鼓动所说出的话语,更是印证了她的猜想。
“我喜欢你。”
被告白了。
伴随着许锡恩的告白,围观的人群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答应他’的声浪,真是看热闹不嫌事大。
程馥不理解许锡恩的喜欢究竟从何而来,虽然都是一个班的,但平时上课并不总是一起,选科差的有点多,根本不熟。
转学以来,她与对方的交集仅限于一次作文借阅而已。
按照这所高中语文老师的说法,语文作文要写八段。
第一段开头,要用到排比和对偶。中间六段呢,要三个大段三个小段地交错。三个大段要引经据典,三个小段每段都只能用一句话且是一种句式。最后一段也必须引经据典来照应开头。
如此一来,才算是有获取高分的资格。
现在早就不是张嘴闭嘴一个黑格尔或拜伦就能通杀所有考试的时代,这所高中所有的语文作文都在报菜名,高三考试一篇语文作文没有三条以上的名人名言或者哲学理论,根本就没法拿出手。
尽量选用一些相对冷门但高端的名言或者理论,以一种认为是人尽皆知的语气去阐述。至于那些名言或理论究竟是什么意思,适用情形究竟是什么……统统不提及。让阅读的人下意识地认为这些东西对于作者而言其实是很基础的,如果自己看不懂,那绝对是自己的问题,是自己太低端。
如果有人真的较真去查询那些名言或理论的出处,八成会发现和开篇的主题不能说毫无关系,只能说是毫无关系,进而让其怀疑这是否是某种比喻的说法,亦或是作文的作者在故意说反话。
因为你无从判断,你就很难怀疑作者到底是不是在故弄玄虚。
给他们讲解《轻嗅文骨的芬芳》和《生活在树上》的语文老师也从来没有真正去阅读过《中国哲学史》和《树上的男爵》。
更遑论他们这些学生了。
班上有些同学每天互相打招呼都是:难道你,从来没看到江流水涌吗?
为了应付高考塑造出这样的写作习惯,可花了程馥不少时间。
短暂思考后,程馥认为对方这么做只有一个原因:有那么多人帮忙起哄,作为对象的女生但凡胆子小一点,很容易迫于氛围答应下来,如果被拒绝,也正好可以作为后面学习成绩不及预期的理由。
嘛,毕竟情感受伤了嘛。
学习压力太大,假如能有一个人作为情绪垃圾桶,男/女朋友这样的对象无疑是最合适的。
持有许锡恩这种想法的人,在这所高中屡见不鲜。
也不难猜想许锡恩为什么向她告白。
她转学过来的时机并不怎么好,在这个班上被孤立惯了,长相又普通,搞不好被认为是好下手的那类人了。
“嗯。”程馥回答着,绕过许锡恩,穿过围观的人群,径直往教室前门口走。
许锡恩被程馥这一出直接整懵了:“‘嗯’是什么意思?”
“就是我知道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