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满意地点了点头,语气中带着几分赞许:“好,朕果然没有看错你。”
宁清远隐隐感到一丝寒意。皇帝此举,或许并非只是为了让他处理瘟疫。岭南险地,若是他在那里出了什么意外……
“父皇,儿臣想与宁世子一同前往。”李赫站起来说道。
皇帝听到李赫的话,眉头微微一皱,目光中带着几分审视:“哦?太子,你要在京城学习处理政务,怎可轻易离京?”
李赫神色从容,语气坚定:“父皇,儿臣虽在京城学习政务,但终究缺乏历练。此次岭南鼠疫,事关百姓安危,儿臣身为太子,理应为国分忧。况且,宁世子年轻有为,儿臣与他同行,既能学习他的处事之道,也能为朝廷尽一份力。”
皇帝沉吟片刻,目光在李赫和宁清远之间游移,“太子有此心,朕甚感欣慰。既然如此,你便与宁世子一同前往岭南,务必妥善处理此事。”
李赫躬身行礼,“儿臣领旨,定不负父皇所托。”
宁清远有些意外,没想到太子会主动请缨,更没想到皇帝会如此爽快地答应。他看向李赫,李赫给了他一个安抚的眼神。
皇帝满意地点了点头,挥手示意众人继续家宴。殿内的气氛重新变得轻松起来,众人举杯畅饮,仿佛方才的对话从未发生过。
离开皇宫,回到世子府,宁清远还有些恍惚,杨子衿一再追问他发生了什么,宁清远突然抓住杨子衿的手,说道:“快了。”
杨子衿感到疑惑:“清远,什么快了?”
“回家的日子,快了。”宁清远扯出一个笑,“等从岭南回来,我们就能回家了。”
只要他解决了这件事,难道还不能向皇帝讨个赏吗?
宁清远把皇帝派他去解决瘟疫一事告诉杨子衿。杨子衿沉默片刻,开口道:“清远,岭南瘟疫非同小可,你我……如何能应对?”
宁清远叹了口气:“瘟疫虽可怕,但并非无解。皇帝把太医院的几个太医指派给我,我明日和太子,还有几位太医一同商讨一下。只要准备充分,未必不能解决。”
第二日清晨,宁清远早早起身,换上一身简洁的衣袍,便匆匆赶往东宫。太子李赫早知他会来,让侍卫直接放他进门,而他自己已经在书房里候着了,见宁清远到来,脸上露出一抹温和的笑意:“宁宁,你来了。”
宁清远上前行礼,“殿下,臣今日前来,是想与您商讨前往岭南处理瘟疫一事。”
李赫见他如此正经,点了点头,示意他坐下,正色道:“岭南瘟疫非同小可,此行可有把握?”
宁清远回道:“殿下,臣今日前来,便是想问,太子可知岭南的疫病形势如何。此外,臣还想请您协助调拨一些物资。岭南疫病严重,若能多些粮食和药材,或许能缓解一些。”
李赫说道:“岭南瘟疫来势汹汹,据报已有数千人染病,死亡人数也在不断增加。此病传染速度极为迅猛,若不能及时控制,恐怕会蔓延至其他州县……我所知的就这些。至于物资,我会与户部商议,尽快调拨物资,这事你尽管放心。”
宁清远心中一暖,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激:“多谢殿下。”
两人正说着,太医院的几位太医也陆续到来。为首的太医令张太医上前行礼,语气恭敬:“太子殿下、宁世子。”
李赫摆了摆手,语气严肃:“不必多礼,今日召诸位前来,是为商讨岭南瘟疫一事。诸位有何想法,尽管直言。”
张太医神色凝重:“岭南瘟疫的病症多为高热、咳血、皮肤溃烂,身上有黑斑,与古书中记载的‘瘴疫’颇为相似。臣等已拟定了几个方子,或可一试。”
宁清远说道:“还请张太医详细说明。”
张太医从袖中取出一份药方,递给宁清远:“此方以金银花、连翘、黄芩为主,清热解毒;辅以人参、黄芪,扶正固本。若能及时用药,或可缓解病情。”
宁清远接过药方,仔细看了看,随即说道:“太好了,张太医。臣已让人采集了药材,此方所需的药材也在其中。”
张太医点了点头,语气中带着几分赞许:“宁世子有心了。不过,此病传染性极强,前往岭南之前需做好万全准备,以免染病。”
“嗯,我命人备上了面巾、药囊和麻布手套,还有一些白酒……”
几人又商讨了许多细节,直到日落西山,才各自散去。
宁清远离开东宫时,抬头望了望天空,心中思绪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