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了同窗和好友,宁清远独自漫步在街上,阳光洒在路上,暖洋洋的,却未能驱散他心中的寂寥。街边的店铺早已挂起了红灯笼,摊贩们也渐渐摆出了月饼和花灯。
耳边传来阵阵笑语,孩童们手持花灯,追逐嬉戏。宁清远的目光望向远处,心中泛起一丝酸涩。他想起了远方的家乡,想起了父母慈祥的面容,想起了儿时与家人共度的中秋。北疆的阳光,比京城的更刺眼、更热烈。
他走到一座小桥上,停下脚步,倚靠在石栏上。桥下的河水静静流淌,倒映着天空的云影,波光粼粼,宛如碎银洒落。
远处传来焰火释放的声响,虽然还未到中秋,但节日的氛围已经弥漫在空气中。真到了那天,只会比现在更热闹。
秋风拂过,带来凉意。宁清远紧了紧衣襟,继续向前走去。人群散去,只剩下零星的路人和偶尔传来的犬吠声。宁清远也不知道自己走去了哪里,只是本能地想远离热闹和喧嚣。
他走到一棵老槐树下,树影婆娑,阳光透过枝叶洒下斑驳的光影。宁清远靠在树干上,闭上眼睛,任由思绪飘散。
他想起,很久很久以前,上一世,最后那场宴会,他也是倚靠在这样一棵树上。
那时候,还有迟烨过来找他。不过现在,应该不会有人来打扰他了。
不知过了多久,宁清远缓缓睁开眼睛,抬头望向那轮白日,阳光依旧明亮。
“清远。”青衣少年不知何时站在了他的面前。
“宋阳,你怎么……?”该怎么说呢,你怎么跟踪我?
宋阳走近,“我很担心你,你看上去似乎不太好,清远。”
宁清远扯出一个笑容:“没有啦。”
他确实不太好,而且他“不太好”的时候,并不希望有人在身边。这种时候,杨子衿总会识趣地离开,等他自己调整好。不过显然,宋阳并不会。
“我只是想一个人走走,没什么事。”宁清远低声说道,目光避开宋阳的注视。
宋阳点了点头,似乎并不在意他的冷淡,依旧温和地说道:“我知道你心情不好,但一个人待着未必是好事。不如我陪你走走,聊聊天?”
宁清远并不说话,代表无声的拒绝。
“走吧,该吃饭了。”但宋阳仿佛真的不懂,依旧朝他伸出手。
“嗯。”宁清远没有牵他的手,宋阳也没有计较,两人并肩走着。
其实宁清远一直很想要一个像宋阳一样的朋友,成熟、沉稳、体贴,像个哥哥一样,光是和他站在一起,就有种安心的感觉。他会思虑周到,顾及他的感受,给予他温柔的指导和陪伴。
不过现在,宁清远总算发现了一个不好的地方,那就是,这样的人似乎有些“专制”。当然也没有那么严重,但宋阳确实是他们关系的主导者。
之前因为二皇子,宋阳疏远了他,单方面的,宁清远也理解;而现在,宁清远需要自己的独处时间,宋阳却硬闯进来,也是单方面的,这让宁清远有些不开心。
还是杨子衿好,宁清远心想,子衿就从来不会这样。
两人走进一家酒楼,店小二热情地迎了上来,两个少年到靠窗的位置坐下——宁清远一向喜欢这个位置。推开窗,窗外的阳光透过雕花的木窗洒进来,落在桌面上,映出斑驳的光影。
宁清远坐在窗边,目光有些游离地望着窗外,似乎对周围的一切都提不起兴趣。
宋阳坐在他对面,目光平静地注视着他。他看出了宁清远的兴致缺缺,心中微微一叹,却没有再开口。他也清楚,此刻的宁清远需要的是安静,而不是过多的言语。于是,他默默地拿起茶壶,为宁清远倒了一杯热茶,轻轻推到他面前。
宁清远回过神来,低头看了一眼面前的茶杯,热气袅袅升起,带着淡淡的茶香。他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温热的茶水顺着喉咙滑下,带来一丝暖意。
店小二端来了几样小菜,摆放在桌上。宋阳拿起筷子,夹了一块清蒸鱼放到宁清远的碗里,轻声道:“尝尝这个,味道不错。”
宁清远点了点头,夹起鱼肉放入口中,鲜嫩的滋味在舌尖蔓延,但他吃得有些心不在焉,食不甘味。宋阳见状,没有再劝,只是默默地吃着饭。
饭桌上安静得有些沉闷,只有碗筷碰撞的轻微声响。宁清远吃得不多,很快就放下了筷子。宋阳轻声问道:“清远,吃饱了吗?”
宁清远点了点头,低声道:“嗯,差不多了。”
宋阳放下筷子,招手叫来店小二结了账。
两人起身离开酒楼,走在街道上,谁也没有再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