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消息的夏洛克:她又赢了。
由于此次觐见非常的匆忙,几乎没给朱丽叶准备的时间,但她并不忙乱,因为自从离开格雷城堡,她就已经准备好了。
凯拉布从首饰盒里拿出她为了觐见准备的珠宝,女管家从衣柜里拿出早已刺绣完成的翟衣,女仆捧上霞帔。朱丽叶对着镜子,开始按照大明公主的品级妆扮自己。
她穿上正红对襟大袖衫,披上两条织金绣凤的深青色霞帔,带上凤凰玉佩,然后坐下来,将红蓝宝石的发簪插上发髻。
明代的首饰一般是成套的,并且有各自的名称,朱丽叶让侍女把她的头发梳成大髻,然后才开始插戴,其中“挑心”簪子要插在发髻正前方的中央,“分心”簪子插在它下方,前面的是前“分心”,后面的是后“分心”,然后发髻顶上插一朵宝石花顶簪,发髻后方倒插“满冠”,发簪的基本结构这才完成。
然后就是将各种宝石的花头簪子插满发髻和四鬓,整体效果十分华丽,红蓝宝石和金子交相辉映,是大明贵族的典型穿搭了。
朱丽叶再次整理发髻,霞帔和凤凰玉佩,然后上了马车去往白金汉宫。
与此同时,女王陛下下令她的顾问们彻查关于朱丽叶的国家的所有信息,因为清朝的锁国政策,资料非常稀缺,最终从图书馆里找到了两百年前的一些图片,一位教士临摹的《大明衣冠风物志》。女王陛下让博士戴着手套翻开脆弱的书页,看着上面公主王妃冠服那一页,褪色的纸上正红大袖衫的颜色依然闪耀,蓝色霞帔上面的金色凤凰仍然显眼,画上的女子佩着玉佩,就像朱丽叶腰间的那样。而她头上的九龙四凤冠,样式依稀是朱丽叶在歌剧院戴的那一顶。
女王对着书页上的公主,默默出神了许久。直到礼官大声通报朱丽叶已经进入白金汉宫,她才放下图片,匆匆带着自己的一队女侍臣前往自己的茶室,去见东方公主。
茶室外面的休息间里,朱丽叶在等待着,她端坐在沙发上,似乎在欣赏着前方精致的丝绸和流苏的帘幕,看上去非常轻松。等到侍卫要拉开大门,示意她进入的时候,仍然泰然自若。
然后大门被拉开了,东方公主见到了西方的女王。
她缓缓走上前,正身直立,两手放在胸前,然后微微垂首,双手下摆,口称万福。
这是武则天成为女皇之后,为天下女子设置的万福礼,因着这个礼,女子不用下跪了,即使结婚的时候,也不用给夫君下跪了。
即使见到极西之地的外国女王,万福礼就可以了。
然而女王对此并不理解,因为她刚刚在招待会上见到了印度代表,得知印度人见到了一位尊贵者的礼仪,包括不限于俯身在地,触摸对方的脚,如果想要强调效忠,还要把对方的脚放在自己额头上。
东方是一个重视礼仪的国家,下跪似乎很普遍,马嘎尔尼回来都说,大皇帝让他双膝下跪。
可是这个公主怎么回事儿。
公主对侍女解释了几句,然后她的侍女有些紧张但是很笃定地翻译道,殿下说了,她的国家有一位伟大的女皇,规定全天下的女子都只用行这个礼,叫做万福礼。
维多利亚女王有些迷茫地接受了解释,并且觉得这果然是东方人,喜欢讲述自己漫长的历史。
此时此刻朱丽叶也打量着维多利亚女王。
这是女王登基的第二年,也是结婚的第一年,根据记载,她最近即将满二十岁,身高一米五五,体重六十九公斤,整天吃个不停。据说她曾经在登基的十天以内,带着自己的母亲和姐姐等家里人,吃光了相当小职员一年薪酬的皇家水果。
朱丽叶思考着她该穿什么样的衣服。
这时候,女王开始问她来自哪个国家了,祖先又是哪位大皇帝。
朱丽叶闻言,吩咐给她拿根笔过来,顺便拿个剪刀。然后她挑出大号画笔,用剪刀修成中间长两边短的样子,在纸上挥毫写下一个大字:明。
女王和她的博士们交换眼光,因为那本《大明衣冠风物志》,就有这个字,分毫不差,就是这个字。
看来朱丽叶确实来自远东。
她们于是坐下,开始喝茶。茶点的仪式相当隆重,一排排男仆和女仆拿着银茶壶来来回回,女仆们在多层的架子上布置了糕点。
朱丽叶漠然视之,因为英国的蛋糕真的过甜了。
她注意到有个男仆匆匆的跑进来,在女王的一个女侍臣那里说了什么,然后那位女侍臣到女王身边进行汇报
女王对她说:“我们找来了你的一位同乡,他住在北方,已经居住在我的国家几十年了,我想你一定很愿意见见他。”
朱丽叶一愣:这个年代,英国真的有老乡?
与此同时,一位白发绅士坐在马车上匆匆而来,他是绅士劳斯,六十多年前跟随一个英国绅士来到这里,从此定居下来,在政府部门工作,娶妻生子,甚至取得了英国国籍。
现在忽然有人说来了个中国公主,老绅士震惊了。
他在震惊中被人带去了伦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