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仅仅只是拿到这个回复,就足以让孟彰安心。
当初在青云楼询问的时候,负责招待他的人给出的不过就是口头上的回应而已——那样的回应并没有什么约束能力,也可以说得上是没有任何保障。
也正因如此,即便孟彰已经在青云楼得到肯定答复,这些日子心中却依旧焦灼不安。
直到现在。
直到青云楼下发出来的正式回应送到孟彰手上,他悬着的一颗心这才终于放下,得以在安心之后稍稍将放在这上面的精力收回,重新开始跟那些学子们打交道。
有了青云楼的回复之后,事情解决的速度超出了孟彰想象。
不过就是一两天的时间而已,原本被皇帝搁置起来的事情就已经有了定夺——任命徐文汉为朝廷特派的援助使,助朝廷解决学子们在前来赶考这段时间的银子问题。
封爵一事,温昀景并未在明面上提及。
但仅仅只是这一封诏书就已经足够。
原本封爵就应当是在做完皇帝交代的事情之后,才好有一个合适的理由论功行赏。
温昀景诏书已下,只需按照诏书所言做好安抚之事,待事成之后,自然会有最为适合的赏赐送到徐家。
因着有徐玑提前通知,徐文汉接到诏书之后也并未表现出多么抗拒的情绪。
尽管这只是一封让他散财的诏书,但在这背后所牵连进来的利益,却已经足以让他为了那些利益让步。
终归是已经提前接到消息的人。
诏书一下,徐文汉就立刻开始行动。
徐家办其他事情的能力或许没那么强,但涉及到钱财上的这些,整个恒思之中恐怕还没有比徐家更适合的。
恒思的物价依旧没有下降。
但徐家自掏腰包,帮这些学子们付了大半的衣食住行所需的钱财。
只要学子们能够拿出自己是进京赶考的相关证明,便可以在恒思之中体验到他们当初在穷乡僻壤之时最为习惯的物价。
多少花言巧语的煽动都不如真金白银的补助来的实在。
当那些为银子所困的学子们终于又能在恒思体会到当个体面人的感受之时,原本因为孟彰的提议被搁置起来的躁动的心就像是归巢的鸟儿一般,终于有了一个落脚之处。
尽管徐家是带着圣旨出面前来帮助他们的,但先前拖延的那些天,学子们对皇帝的态度早就有了判断。
他们不知道皇帝最终为何改了心思。
但最终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的,并非是国库之中的银子,而是徐家的私产。
仅仅只是这一点,就足以让他们知晓自己最应当记住的人到底是谁。
或许他们在明面上依旧感念皇恩浩荡,但最终,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却异常清明地知道他们在恒思之中得到的这一切都来源于徐家。
更何况……
这段期间,学子们也同样在与孟彰走动。
孟彰因为自己的上疏被搁置起来而情绪低落,他们一直都看在眼里。
直到有一天。
孟彰从青云楼回来之后,原本低落到极致的情绪突然加以改善,似是已然在这暗无天日的迷雾之中寻到了出路,得到了指引。
但孟彰的态度并没有表现得那么明显,也让这些学子们无法确定孟彰态度转变的缘故到底是什么。
只不过,学子们的心中还是萌生出了些许期待。
这样的期待直到皇帝下令之前。
原本还只是像是在迷雾之中探寻到了方向一般的人,在确定了青云楼给他送来的消息之后,整个人身上萦绕着的那些阴霾当即消散,仿若当初的迷惘情绪皆是幻象。
再往后,徐家就站出来了。
及到此刻,无需学子们再去推断,就连市井之间对这件事稍有关心的寻常百姓,也都在心中有了定论。
明面上,大家尚且都在赞颂皇帝的恩赐。
但在内心深处,这些真正得到助力的人,却无一不在感念孟彰和徐家。
感念孟彰的上疏。
感念徐家的散财。
更是感念,在背后悄然推动了这一切的青云楼。
毕竟这些拜会过青云楼的学子们可太知道了,以孟彰的财力,莫说让青云楼的人帮他解决问题,只怕连价目表都未看到,就要因为注定不是青云楼的客户而被请走。
此事最终能够如此顺利解决,全然是青云楼背后之人对他们的悲悯。
是在皇帝将要把他们这些学子们的困境视而不见之时,青云楼背后之人的随手一动。
或许这一动,于那些执棋之人来说,不过就是棋盘上不起眼一个角落的变动。
而于他们这些人而言,却有可能改变了他们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