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果然不是人人都能看的,善心也不是随便都能发的。
第二日,贺云昭才从丁院长这里得到消息,萧长沣顽劣不受教,已经离开了书院,不知去向。
贺云昭微愣,心中升起一种古怪的感觉,隐隐约约的熟悉感笼罩着她,总感觉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但是思来想去,似乎什么也察觉不到什么……
思绪很快消散,穆砚竟然也来了!
“你怎么也来了?”贺云昭有些惊喜道,以穆砚的水平能被院长点中才奇怪了。
穆砚眯眼笑起来扬着下巴道:“我才去问了刘师傅,我可以直接参加府试,下个月考试,院长就叫我过来了。”
两人默契的一击掌,穆砚将桌子搬到贺云昭身后。
这可是难得的开小灶的机会,丁院长寻常时是不教课的,只有院试之前才会给几个希望比较大的学子单独指点一二。
贺云昭很明白这种机会是何等的珍贵,找一位秀才在家授课相当于找一个研究生补课,找一个举人学习相当于找到一位有教学经验的高校老师,找到了一位进士则是相当于特级教师专门授课。
而丁院长!则是等同于高考数学十年出题人的独家辅导!
贺云昭睁着大眼睛,力图将自己对知识的渴望投射进丁院长心里,时刻给予先生热情的回应,做最好的捧哏。
念书认真且积极给反应,一点就通,说什么都能领会,还会举一反三,说到晦涩之处眼睛中还会充满崇拜。
老爷子轻咳一声掩饰嘴角的笑意,他慢悠悠的走到贺云昭桌子前,“你悟性虽好但积累不够,行文不够华丽,虽质朴但略显单薄,明日老夫给你拿一份院试经义集,多看看。”
他扭头看向另外两位贺云昭的师兄,“国子监监生可以直接参加院试,你们贺师弟是有功之臣的子弟,自然有一名额。”
老爷子抬着下巴示意了一下穆砚,穆砚立刻心领神会,他笑呵呵道:“回先生的话,弟子学籍是直隶州的,可以直接参加府试,通过后和贺师弟一起参加院试。”
县试、府试,院试,三试通过后才有朝廷承认的秀才功名。
县试是为了选取参加府试的人选,府试通过后称童生,直隶州、黔州、云岭等特殊学籍的学生可以直接参加府试。
丁翰章摸着自己长长的胡子,用清澈的眼神刺激两个弟子,他故作好奇道:“云昭是监生,穆砚是直隶州学籍,那你们俩?”
两师兄面面相觑,努力不哭出声,“学生受教,一定通过府试。”
贺云昭努力憋笑。
......
......
虽然每日都要陷入写文章、被批、修改、再写的循环中,但丁先生讲课生动有趣,又能多扩展眼界。
老爷子人是正直的并不影响他性格活泼,加上还有小伙伴穆砚的陪伴,贺云昭还是很愿意沉浸在学习中的。
同窗的两位师兄亦是从前熟悉的人。
朱检师兄年纪最长,十八岁,他姐姐是宫里的嫔妃,家中也是书香人家不过是没有大官罢了,他为人温厚有礼待人友善,看贺云昭和穆砚都像看弟弟一般。
赵同舟师兄年十七,更活泼些,他家中父亲在西北任职,留他在京中祖父母膝下尽孝。
贺云昭年纪最小,才十三岁,穆砚比她大三个月却一个年前一个年后,差了一岁。
几人休息时也会闲聊几句朝政,大晋礼待文人,只要是读书人议政事是常有的活动。
不仅是政事,其他的事情也会聊,朱检同姐姐关系很好,言语间也多有流露兄弟姐们间的关系。
不过姐姐是宫中嫔妃,他自然也不会挂在嘴边多说什么,只是偶尔提起自己小时候多温馨之事。
当今陛下膝下无子又是先帝的独子,是以如今朝堂上备受瞩目几位王爷,包括备受宠信的宣王和恒王都是陛下叔叔的儿子,
朱检听到有关两位王爷的消息眼神间有些黯淡,贺云昭眼神一闪,笑着换了话题。
“我倒是羡慕师兄们,家里人多热闹,可惜我家人口简薄,热闹事也不多。”
穆砚啧了一声,抬手熟练的搭上贺云昭的肩膀,小胖子意味深长道:“你家要是真热闹起来,说不定你可吃不消呢。”
瞧着瘦了一圈的小胖子,贺云昭想到了他家争的一锅粥一样的兄弟姐妹,立即心有戚戚。
还好贺家简单,简单是福,人要懂得珍惜。
人也分亲疏远近,有些事是不适合当着外人面说的,同两位师兄一分开,贺云昭才开口问道:“小砚,你家最近是不是...”
她欲言又止,穆砚却无所谓的摇摇头,“没什么,就是突然发现一件事。”
“什么?”
“姊妹大多爱护兄弟,弟弟也照顾姐姐,”穆砚伸手点一下贺云昭,这个弟弟就对两个姐姐很好。
“而哥哥嘛,一成好兄长,七成陌路人,还有两成嘛…”他冷笑道:“恨不得将弟弟碾到尘埃里。”
随着年纪增长,穆砚在在穆家简直是水深火热,家人众多却无一人贴心。
他的大哥二姐是原配子女,庶出的三哥四姐自成一派,可另外两对人家都是姐弟兄妹组合,互相扶持。
在小家里,他母亲和五哥更亲近,六妹七妹是双胞胎天然和别人隔开一层,只留下穆砚一个人,外有敌视的哥姐内有竞争的亲哥,简直是令人心力交瘁。
贺云昭拍拍他肩膀勉强安慰道:“往好了想嘛,以后你当官了遇到任何挫折都能波澜不惊。”
“不过,府试在即,小心处事。”
“放心啦,我聪明的很。”
穆砚瘦了一圈的脸上显露了少年的棱角,十四岁的少年,笑容开朗,他举起一只手示意贺云昭。
贺云昭弯起嘴角,啪!两只手掌在空中一碰。
她突然想到一件事,“对了,下月初六齐先生家办文会,先生说咱们几个一道去。”
穆砚应下,这是必定要去的。
其中也涉及一些科考中不太好说的点,科考是意外最多的时候,单纯主观的判定试卷必定会存在一些疏漏。
京城地区院试五六个月之前就会频繁出现一些文会,师长们带着自己弟子参加,多少扬名一二。
对即将参加考试的同窗实力心里都有个预估,有些落榜考生会对之前默默无闻却直接上榜的考生心存嫉恨,之前也出过不少闹剧,举报人家作弊的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