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喻多关心了一句,“你家住得近吗?别耽误上班,周末再问也可以,我这朋友不急。”
“近,就在北边。骑自行车十几分钟。”
这么一说,姜喻有点好奇了,“你家这么近,怎么还住学校宿舍?”
这也是第一次,姜喻问起陈霁的生活,小伙子立马精神了,也不急着回家了,系到半截的围巾取下来,整出长篇阔论的架势,“你也不是外人,我没什么好瞒的。”
姜喻:现在收回那句话还来得及吗?她是外人,也不想听什么秘辛,就随口一句而已。
陈霁可不想错过这个机会,“我跟家里有矛盾,才搬出来的。我爸控制欲太强,一直想让我按他的规划走,从政什么的。可我喜欢音乐,想专注做音乐。他改了我的高考志愿,我就在大学里转了专业。毕业分配他让我争取进政府机关,我就跑来学校当音乐老师。他气不过,一见面就骂我,我也懒得回家跟他吵。”
姜喻听得头大,“算了,你别回家吵架了,我再问别人就是。”
陈霁忙围上围巾,立马就出发的架势,“不要问别人,我现在就回家,保证帮你问到。”
“不用了,你回家又要吵架。”
“不会,我保证不跟他吵。”陈霁拉开门就冲进寒风中。
姜喻:……同事好热情。
第二天陈霁带回公安局印发的《身份证办理须知》,姜喻被“户口所在地”牵住眼神。
“我那个朋友,没上过户口。”
“有点麻烦啊,”陈霁摸着下巴,“常住地呢?”
“就在大名县。”
陈霁转头,桃花眼流露出疑惑,“据我所知,你在大名县没别的朋友啊,你这个朋友,该不会是……”
“是我。”姜喻面不改色,补了句,“你猜对了。”
陈霁脑海里迅速闪过“孤儿”这个词,姜喻说她这个朋友是孤儿,也就是说,姜喻是孤儿?
他的心脏立刻抽抽起来,“想不到,你身世这么可怜……”
“打住,”姜喻睨他一眼,“我不需要同情,只需要解决问题。”
陈霁立马打包票,“包在我身上,肯定帮你办成。”
“办不成我也不会怪你。”
“必须能办成。”
虽然他答应得爽快,姜喻知道这事其实很难办,她承他的情,只是,“如果方便,我想把户口落在俞家,和俞萍、俞安在一起。”
“你把他俩户口本拿来,我去办。”陈霁桃花眼晶晶亮,豪气万丈。
不知他回家怎么和老爹沟通的,也不知他通过什么方式办理的,姜喻把户口本交给他之后,没几天他就带回崭新的户口本和姜喻的身份证。
俞家外公已经去世了,户主一栏是刚刚失踪不久的外婆的名字,姜喻并不介意。
她小心翻着,看到俞萍、俞安、姜喻,齐整地出现在同一户口本上,忍不住鼻头一酸。
“谢谢你。”发自内心的道谢。
陈霁听出其中的诚挚,也忍不住眼眶红红,“不知道俞家姐弟走了什么运,能得你做他们的姐姐。”
她对俞家姐弟的爱护,他全看在眼里。
姜喻郑重地收起户口本,又拿出身份证细细观摩,生日是真实的,只不过年限后推二十年。
全新的一串数字,是她在这个时空的存在符号。
陈霁真的帮了她大忙。
“谢谢。”她再次道谢。
“客气什么,咱俩谁跟谁,”陈霁一口大白牙直晃眼,“你天天当我的听众,提那么多好意见,应该我谢你才是。”
姜喻抬头,对他展颜一笑。
真心的笑,没有客套敷衍虚情假意,这一笑之后,陈霁不再是毫无关系的陌生同事,朝朋友位置迈进一小步。
陈霁被一这笑迷花了眼,拍拍胸脯,“以后你需要帮忙,只管找我。”
有陈霁帮忙,姜喻顺利拿到身份证,找李霞签了协议,在学校的工作稳定下来。
或许是有了新的身份证,又或许是工作暂时稳定,姜喻觉得自己的心也稍稍安定下来。
十二月的比赛结束之后,姜喻开始筹备英文戏剧社,面向非毕业班的学生征集演员,排演英文剧目,陈霁给自己讨了音乐伴奏的岗位,跟着忙前忙后。
李霞表扬他俩有年轻人的干劲,把他们的方案当成创新标杆汇报校方,戏剧社得到更多资源和关注,姜喻在学生中小有名气。
更多人知道她在做英文补习,也想投入门下,姜喻一概推到寒假。
寒假她们三个人打算留在县城,村里的老房子租出去了,回去连住的地方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