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选书中文 > 动京师 > 第23章 第二十三章

第23章 第二十三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待星榆的身影在楼梯拐角消失,宋雁书看向张秋蕊,“可是张大人有什么消息?”

张秋蕊摇摇头,“其实也没有什么重要的事,只是你我私下谈论朝堂的事,被旁人知晓了不好。”

宋雁书只觉星榆不过是一个小孩子,又是舅母精挑细选的,便没多想,见张秋蕊如此说,便笑了笑道:“她才十岁。”

张秋蕊不赞同地摇摇头,“你可不要小瞧小孩子,特别是京陵城大户人家出来的小孩子。”

宋雁书意识到张秋蕊话中的意思,不由道:“你知道星榆的来历?”

张秋蕊笑道:“我可没那样大的本事,只是那孩子一眼就能看出来是大户人家培养过的,不像普通孩子。”

见宋雁书若有所思,张秋蕊道:“好了,我只是提一句,她也未必有问题,只是你放在心上就是了。我今日约你,是为了你上次问的事。”

宋雁书看向张秋蕊,神色也认真起来,“东南军兵败之事可有蹊跷?”

张秋蕊似乎也不知如何回答,神色中满是不解。

“那日回去我便问了父亲,父亲却说他并没发现什么,我让父亲再仔细问问,父亲便说第二日去问问管东南军需的王大人,谁知回来后父亲神色有些异常,父亲却什么都不告诉我,后面实在缠得父亲受不住了,便说虽然文书账簿都没什么异常,但王大人见父亲突然过问,神色有些不对,父亲便觉得或许其中是有蹊跷的。”

张秋蕊看向宋雁书,“所以父亲夜里又去了一趟官署,将这几年的锻造用度、计划和用料采买等都一一比对,发现箭矢的用料损耗极大,而矛之类的余下的原料却比往年要多一些,但总量上并没有什么区别。”

宋雁书犹豫道:“所以,张大人的意思是兵部锻造时将长矛换成了箭矢?”

张秋蕊点点头,“只是东南多山地,箭矢用量本身就大,又在战事中占据优势,这并不足以导致东南军兵败。倘若是长刀少了倒还有影响,不过长刀并没有问题,所以父亲想再探查一番,这才迟迟没有联系你。”

宋雁书见张秋蕊望向她,不由笑道:“我今日去中书府是为了赈济堂一事。”

张秋蕊松了一口气,如释重负地笑道:“我就说你不会投靠中书令的,父亲却非催着我联系你。”

“我听姐姐对东南的作战方式似乎十分了解?”

张秋蕊摇摇头,似是嗔怪道:“我并不懂这些,不过是父亲说了,我学舌给你的。”

说完,她凑上前来,“不过,我倒是很想真的懂,不如你教教我?”

宋雁书避开张秋蕊热切的眼神,随即想起王元曾说他父亲是兵部右侍郎,又听张秋蕊道管东南军需的是王大人,心道不会这么巧吧,便开口问道。

“那王大人可是王元的父亲?”

“王元?”张秋蕊愣了下,回想了一阵才恍然大悟道:“是他啊。”

“是,”她疑惑地看向宋雁书,“你真的刚回京陵城吗?连王元你都认识了。”

宋雁书不好将给舅舅送银子的事多说,便含糊道:“偶然遇见过,并不相熟。”

说完,宋雁书又有些奇怪,“两位大人同属兵部,听姐姐的口气似乎并不了解王公子?”

张秋蕊叹气道:“以前是熟悉的,便是两小无猜也说得,长大后也见了几面,只是五年前发生了一些事,他便不与我们来往了,人也神秘得很,我也有三年没见过他了。”

五年前?

宋雁书敏锐地捕捉到这个时间,她犹豫道:“是什么事?”

张秋蕊无奈道:“我那时也才十二岁,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我后来也曾问过父亲,父亲不肯告诉我,只道让我与王家少来往。”

宋雁书点点头,只得暂且搁下,转而提起另一件事,“那日我与你说的我曾带兵的事,姐姐不要向外说。”

张秋蕊愣了下,“可是,我已经告诉父亲了。”

宋雁书无奈道:“秋蕊姐姐不再提起就是了,张大人那边……”

张秋蕊像是知道宋雁书要说什么,直接打断她道:“我会告诉父亲的,我们绝不会向外传。”

同张秋蕊告别后,宋雁书带着两盒胭脂下楼来。

刚一下楼,便看见星榆被一众女子围在中间,似乎在问什么。

宋雁书走上前去,那些侍女连忙退开,回到自家小姐身边去了。

宋雁书对那些望过来的贵女友好一笑,便带着星榆离开了。

星榆惴惴不安道:“她们只是问小姐是哪家大人家中的。”

宋雁书奇怪道:“她们问你说便是了,并不是什么大事。”

星榆红着眼睛道:“我……”

她声若蚊蝇,“小姐没有吩咐,星榆不敢乱说……”

宋雁书回过头来,摸摸她的头,“不要紧,即便你不说,她们也很快会知道的。”

宋雁书一路安慰星榆,一路往家的方向去。

路上看见好几处赈济堂都还开着,百姓排成长队,喜气洋洋地等着领口粮。

还有不少来往车队,正在往各处赈济堂运送粮食。

中书令的动作还挺快。

宋雁书绕回上午那处赈济堂,却并没有再看见那对母女,想来是找人少的赈济堂去了。

七八九街的人明显要比其他街道多,赈济堂的数量却是一样的,是以难免拥挤些。

宋雁书想了想,回家拿了百两银子,交由钟承,让他找些米店粥铺,让老板为这些流民发放粮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