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也是成的。”掌柜犹豫了片刻补充说。米糠也能填饱肚子,私下买米糠回去当饭吃的大有人在。
掌柜的言外之意崔晚听懂了,现下她攒了些钱,倒还不至于买米糠回去吃,只不过她没有做多余解释:“我称十斤。”
“哈哈,这就给你称。”这会掌柜才注意到崔晚背篓里装的鸡鸭,笑着打哈哈给崔晚装米糠。
“还要两斤粗面和糙米,米面我有袋子,米糠要一个袋子,多少钱?”
“米糠十斤三十文,米面各两斤就是三十八文,总共六十八文。”
“十斤米糠得用大袋子,两文钱一个,这次买了姑娘下次还能继续用。”
“好。”崔晚摸摸荷包,这钱可真不经花啊!
背篓里装着才买来的鸡鸭兔子,手里提着一袋子米糠,崔小小手里则抱着买的四斤米面。巷子里的集市随着日头升起散去,母女俩一前一后的往杏源村走去。
“叽叽喳喳”
“嘎嘎嘎”几只鸡鸭适应良好,有的依偎在一起打盹,有的则刨土啄食,不时叽叽喳喳叫唤。
兔子在篱笆圈里跳来跳去,不时埋头啃着地上的枯草。
崔小小蹲在篱笆边看着里面,脸上的笑就没有下去过。
崔晚则在旁边编篱笆,她本来只打算买鸡鸭,兔子是临时决定,所以这篱笆就得再编一个,鸡鸭可以关在一起,兔子得分开关。
“娘,小兔子在啃篱笆。”崔小小指着小兔子说。
以前崔晚见过外婆养兔子,知道这家伙嘴巴和爪子厉害,手臂粗的木头也能慢慢啃断,爪子刨土就不用说了,不是有成语狡兔三窟吗?想到这崔晚编篱笆的动作更快,好在这会兔子小,还有机会让她做个更扎实的笼子。
篱笆崔晚又编了两个,一大一小,小的用来关两只公兔,大的关母兔。摊主抓兔子的时候怕崔晚不会区分公母,特意在兔子耳朵上做了标记,有红墨水的就是公兔子。
做好这一切天色还没有黑,崔晚又带上崔小小出门去割草。鸡鸭是把嫩的野菜煮熟拌上米糠喂,兔子则是吃草,因此崔晚肩上又多了一件事要做,割草回去喂鸡鸭兔子。
“崔姑娘。”
听到声音的时候崔晚正在河边割草,兔子吃的草得提前两天割回去晾焉儿,不然水分太重吃了会闹肚子,甚至不小心连命都会丢了,崔晚不得不费心思。
“娘,是林婶婶。”崔晚在河边割草,崔小小就在岸上的路上捡麦子,这里挨着几块田,才收了麦子回去,虽说主人家跟着捡了一遍,但难免有所疏漏。
崔晚直起腰:“林婶。”
马元心走过来:“去老宅没看见你们,听到屋里鸡鸭叫猜到应该是出来割草了,买鸡鸭了,不错不错。。”
“嗯,昨天买了几只鸡鸭。”
“林婶过来是有什么事吗?”
马元心道:“我就是来问问你,你种不种地薯?”
“地薯?”
“嗯,这不我家地里的麦子收了,打算种上地薯,刚好想起你来,特意来问问。”
左右院子里还空着一大块地,崔晚点点头:“种。”
“行,那你跟我来,地里育着地薯苗,你割点回去。”马元心朝崔晚招呼,然后风风火火的在前面带路。
马元心家的地在村旁边的坡地上,顺着踩出来的小路往上,上去后坡地上大大小小加起来有五六亩地,不过越往山的方向,地里种的庄稼看起来更差些。
“就是这。”马元心把崔晚带到地里,“去年挖的时候埋了些小地薯在里头,今年长出来不少。”
所谓地薯就是红薯,崔晚一眼就认出来,心里不自觉高兴起来,要知道红薯这种农作物种下去不需要费多少功夫就能收获很多,有了它,崔晚一下子对填饱肚子看到了希望。
“崔姑娘打算种多少?”
“我。”崔晚愣了愣,然后拧眉思索片刻。林婶家也有地,而且自己院子那点地还要再种点其他,于是说:“二十根苗就行。”
“二十,会不会太少了?”马元心不禁忧心,她家每年都是种几亩地的红薯都不够吃。
崔晚不好意思的笑笑:“林婶也知,我就院子里那点地,种不了多少。”
“唉,也是。”马元心点点头,“行吧,我帮你剪地薯藤。”
“嗯。”
地薯地面上长着长长的藤,种地薯就是用这个藤,差不多三片叶子的长度就能种一棵。
没一会二十根地薯藤就剪好整齐的放在背篓里,看着这二十根地薯藤,马元心又说:“再过两日,我家的麦子就收完了,收完之后也种地薯,那会应该还能剩下些,要是你还种,就自个过来剪。”
“好。”崔晚犹豫片刻又说:“多少钱?”
“你这妮子!”马元心声音陡然抬高,“什么钱不钱的,再提这个婶子就生气了。”
“林婶,我不是那个意思,我只是……”
“行了行了。”马元心注意到被她声音吓到的崔小小,放低了声音,“都是自家的,不花钱。上次那辣椒苗和茄子苗是因为那是我家老大花了钱从主家买的。”
“林婶知道你是个好姑娘,才愿意搭把手帮你们母女俩,以后这钱不钱的休再提了。”
崔晚眼眶一热,随即露出笑来:“谢谢林婶。”
“谢什么。”马元心无所谓的摆摆手,“时候不早了,回去吧?”
“对了,地薯怎么种知道吧?”
种地薯崔晚知道,点点头:“知道。”
“行,那就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