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下用饭。”他道。
两人遵循食不言的规矩安静进食。沈宜棠吃得斯文而拘谨,只慢腾腾地动离她最近的两盘菜。
晏元昭冷眼看着,吃得少,还挑食,沈宜棠的毛病简直一箩筐。
怪不得长得小。他当时站在高处寻她,她伶仃地立在雨里,薄薄的身影像梨茸刚抱来时,细细小小一条。
现在也是,窝进母亲豪阔的裙摆,看得见衣裳,快看不见人了。
沈宜棠注意到晏元昭瞟了眼裙子,暗暗叫苦。
她惯穿齐腰襦裙,可公主留的裙子全是齐胸的,式样也旧,沈宜棠纤瘦,手忙脚乱穿上身总往下掉。她怀疑自己系裙带的方式不对,几番调整不得法,最后只好用发夹将裙与上衫别住。沈宜棠搛菜不敢伸长胳膊,就怕动作一大,发夹滑落。
总算熬过去这顿饭。
齐叔撤去盘碟,晏元昭开始煎茶。
本朝饮茶之习蔚然成风,寻常人家不讲究,冲泡即饮。像晏元昭这般亲自动手,采用煎煮古法的,倒是少见了。
碾碎茶饼,塞炭块入风炉,注泉水,搅茶粉……晏元昭煎茶很讲章法,如霜如雪的大手娴熟优雅地操弄茶具,指骨修长,关节隆起,淡青的筋络若隐若现。这双手,煮茶好看,抚琴当更好看。
沈宜棠抱膝坐一旁,一心一意欣赏晏元昭的手,脚边的炭盆熏得她暖意洋洋。
茶汤三沸,瓦釜低鸣,窗外竹风簌簌,携来鸟雀明快的啁啾。
沈宜棠不敢惊扰他,等他分好茶,才小声道:“对不起,晏大人,我扰您清净了。”
她看出来了,晏元昭就是来消闲的。群山相抱,绿竹猗猗,结庐在此坐拥清景,这种风雅属于最高等的富贵。
晏元昭闻着茶香,悠悠道:“你这会儿倒安静了。”
沈宜棠四望,“这听山居是令尊留给您的吗?”
屋子有些年头,应该不是晏元昭建的。
“不错。”晏元昭难得多解释,“家父少时在山里跟随大儒学习,惯以山水为邻,张琴邀雨,翛然自在。母亲的私产里有几座山庄别苑,父亲觉得奢华有余,风雅不足,就在落霞山中营建三间陋室,偶尔与我们来小住。”
你管这叫陋室?
屋里案几妆台古朴雅致,皆饰以兰草纹,屋脊上甚至别出心裁立了一只鹤做吻兽,普通百姓住进这种陋室做梦都能笑醒。
沈宜棠忍下讥讽,“徜徉山水之间,当真是一大享受。可惜,明昌长公主许久不来,妆台上的胭脂水粉都干结了。”
公主的衣裳样式也旧,但质地华贵,宛然如新。
晏元昭平静道:“家父去世后,母亲就不肯再来了。我每月末旬休来一趟,算是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
沈宜棠托腮看他,“晏驸马要是知道您如此丰神俊朗,人才出众,官声斐然,一定会很欣慰。”
晏元昭凉凉道:“沈娘子,我说过,不喜欢听恭维。”
“哪里是恭维?这是真心话,大实话,咱们大周谁人不晓晏大人嫉恶如仇,公正严明……”
晏元昭递来一盏茶。
是用来堵我嘴的,沈宜棠心道。
她学着闺秀饮茶的样子,举袖啜饮。品不出好坏,但依旧大赞一通。晏元昭表情淡淡地听着,忽道:“你的脸怎这样红?”
热的,完全是热的。
炭盆热,茶也热。
沈宜棠细颈微垂,作娇羞样,“因为是郎君煮的茶,饮之即醉。”
“是么?”晏元昭俯身把炭盆拿开。
沈宜棠觉得他好像又笑了。
晏元昭的笑,总是双唇紧抿,微微上扬,转瞬即逝。可就是这样快如流星的笑,却格外好看,柔软。
他应该多笑笑的。
他心情看起来不错,沈宜棠大着胆子问:“晏大人,听说晏驸马的琴技冠绝天下,可为什么听山居里没摆琴?”
晏元昭瞧了眼案旁的大块空地,那里原置有一张桐木七弦琴,不算是父亲最得意的收藏,但仍被珍重地取名为“鹤鸣”,以其琴音铮铮如鹤唳之故。
“原来有琴。”他道。
沈宜棠猜测,“可现在却没琴,是因为您不再碰琴,所以把琴撤走了?”
晏元昭又递来一盏茶。
沈宜棠只得闭嘴饮茶。
她捧盏的右手无名指不自然地蜷曲,软趴趴地贴在茶盏上。
晏元昭的目光落在她手上,疑窦将将生起,沈宜棠已放下茶盏,手缩进袖里,“好可惜。”
晏元昭修长的手指轻叩木案,“喝完茶,便下山吧,沈娘子不宜——”
“归府太晚”四字还未出口,就见一团灰影穿过半开的窗户,气势汹汹闯来,扑腾腾地直奔窝在雪裙里的小女郎。
“啊!”沈宜棠急促尖鸣,挺直的上半身斜向一旁倒去。在触到冰凉的地面前,伴着一声轻响,一只温热的手掌托住了她后心。
晏元昭一手撑地,一手垫在她身下,与她呼吸咫尺相闻,小女郎清澈的双眸呆呆地看着他,晏元昭的耳尖陡然生红。
“咕咕。”
一只灰黑色的鹁鸪立在地上,好奇地看着两人,忽而浅浅振翅,选择加入进来——踩到沈宜棠的胸脯上,以一己之力隔开他们。
“……”
沈宜棠欲哭无泪地看着晏元昭。
晏元昭抬起撑地的手,向鹁鸪挥了挥。
不动。
再挥。
鹁鸪终于大发善心,飞到窗棂上。
“没事了。”
晏元昭稍远离她,只手还压在她背后。他犹豫了一下,手上使力扶她坐起,沈宜棠刚顺势直起一半身子,他便将手抽回来。
因为抽得太快,还扯到了她的裙子。
沈宜棠胸前襦裙就这样水灵灵地滑落一寸。
她下意识向前卧倒,这才明白,原来刚才那声响是发夹绷开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