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选书中文 > 开局一座小食楼 > 第41章 姜大人,我伏法!

第41章 姜大人,我伏法!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说时迟那时快,都不等沈秋吟反应过来,一把短刃已经架在了她的脖颈上。

沈秋吟倒是淡定,扶额苦笑,又来,是不是每个杀手都喜欢这样绑架人?

王守常钳制住沈秋吟,面对利刃,她还是悬起了心,怕刀刃不长眼,划伤了脉搏,一命呜呼,所以不敢动弹,甚至一双手还握住了他挟持的手臂,暗自使劲儿,想让那刃离她远些。

好不容易活下来,可不能就这样死去!

她还没告诉姜泊清答案呢,还没牵过他的手,他们更没正经看过一次花灯。

这些都是遗憾!

再怎么也要等她弥补之后才能死。

想到这些,沈秋吟又用了些劲儿。

“别动,”王守常凶狠很地警告她,下一秒却放低了声音在她耳畔说:“别怕,我不伤你。”

她是个好人,他不会伤她,可总要做个样子,给那些人瞧一瞧,他才有机会去做未完之事。

音落,安静的百膳楼发出簌簌的声响,是人整齐划一的脚步声。

一时间人潮涌动,上百名官兵举着火把跑了进来,屋顶上弓箭手上好了箭,拉了满弦,蓄势待发。

火光照亮了整个百膳楼,局势紧张,令人忐忑。

姜泊清从火光里急匆匆走了出来,握紧地手泄露了他的着急不安。

他冷着脸说:“放开她!”

这样的画面如此熟悉,好像不久前才经历过。

什么时候呢?

哦!格桑也是这样挟持她,姜泊清也是这样从火光里走出来。

好好好!她是什么倒霉体质吗?一个二个都爱这样对她。

欲哭无泪呀!欲哭无泪唉!

系统此时出声:“我会跟你不离不弃的。”

说着,它还嘤嘤嘤地哭起来,仿佛真的要和她生离死别了一样。

演技之拙劣,令人不堪入目。

沈秋吟赶忙叫停:“别装!”

系统停止了哭声,嘿嘿一笑:“放一百个心,他不会伤你!”

“我知道。”

他虽并非良善之人,但心不坏,至少沈秋吟是这样觉得,所以她信他不会伤她。

“知道就好,”系统道,“怕你紧张,活跃个气氛,既然你不怕,我去也。”

话毕,它消失的无影无踪。

王守常和姜泊清对峙着,谁也不敢动妄动一步。

姜泊清死死地盯着他,寻找时机。

王守常手中的短刃又挨她的脖颈近了一步,却未挨上她的皮肤,只是做了个样子。

他瞟过围住他的官兵,最后落在姜泊清身上。

他说:“我要一匹快马,做完我想做的事,我就伏法。”

姜泊清还未说话,陆昭明便否定道:“不行,让他出了百膳楼,沈秋吟会更危险。”

姜泊清没理会他,看向沈秋吟。

沈秋吟迎上他的目光,微微点头。

姜泊清立马道:“给他一匹马。”

说罢,还为王守常让出了一条路。

陆昭明无可奈何唉了一声,转身去牵马。

王守常挟持着她,走到长街上,慢慢靠近马边,带着她跃马而上,一路疾驰。

姜泊清看着远去的影子,也即刻上马追了过去。

王守常驾马的速度极快,抖得沈秋吟胃里波涛汹涌,脸色也苍白起来。

她正憋不住要吐时,他蓦地勒住缰绳,停了下来,翻身下马。

沈秋吟松了口气,趴在马背上并不好受。

王守常递给她一块手绢,颇为愧疚道:“抱歉。但我还有未做之事,不能就这样进去,所以苦了你陪我走这一遭。”

沈秋吟接过手绢,直起身子,轻轻地拍了拍胸脯,总算将那股想吐的劲儿压了下去,然后抓住缰绳,缓缓下了马。

她站定后,仔细打量四周,目光落在空旷的台子时,愣了愣,这里竟然是那晚灯会,他赢得灯王的地方。

那一晚上这里张灯结彩,灯火辉煌,人山人海,今夜虽也人来人往,但灯光黯淡,多了几分落寞,与那日相比,还是萧条了许多。

“你要做什么?”

王守常没有回答她,纵身上了空旷的台子,居高临下看着沈秋吟,笑道:“我杀人了。”

他杀人了,杀了那个狼心狗肺之人,报了多年血海深仇,为此,他将要付出生命为代价,可他不惧。

他移开了目光,扫过四面八方,忽地大喊道:“我杀人了。”

众人一惊,纷纷停下脚步,聚拢了过来议论纷纷,时不时还看上他两眼,如看疯子一般。

他仍喃喃道:“我杀人了,杀人了!”

越来越多的人停了下来,望向台上的他静待后文。

人群里,陆昭明看向姜泊清:“这是好机会,要将他……”

姜泊清摇了摇头,静静地看向台上。

王守常的声音弱了下去,他坐了下来,目光落在每一个驻足的行人身上。

这便是他要做的最后一件事,将故事娓娓道来。

他杀人了,杀了吏部尚书王松林,就在灯会那一夜,因为他的母亲。

彼时他还不叫王松林,而叫王庭玉。

三十年前,王庭玉进濮阳赶考,路过临安,因天黑而宿在客栈,醒来后却发现盘缠被偷,给不出房钱,羞愧难安。

客栈老板怀疑他想当霸王,心里气不过,命小二将他毒打了一顿。

这家客栈在当地有些势力,围观之人无一敢出手相助,都看起了热闹。

眼看着他就要奄奄一息时,是他母亲救了他,替他付了房钱,顺带着还送去了医馆,给了药费。

他母亲丹娘当时在临安卖酒,一手酿酒技艺出神入化,没人比得上她,人人都爱喝她的酒,可她却未存下多少钱,全拿去做好事了。

十里八乡的人都劝她,不要这样心善,会吃亏的,可他母亲总笑着说:“不会的,做好事,有福报,会抵灾!”

别人听了这样的话,说她傻,她却一笑了之,不放在心上。

这样的好人,应该得到老天的眷顾的。可惜苍天无眼,没有给她一个好下场,因为王庭玉。

王庭玉在医馆住了半月,养好了身子,身无分文,无法去濮阳,又因为这段恩情,就找上了他母亲,他想帮她卖酒,求她每日给些碎钱,他好凑够银钱,继续赶路。

他母亲听了这话,直接拿了一个荷包给他,“你若要上濮阳,无须在这里做工,这钱给你,不要你还,走吧!”

那时的王庭玉还有些文人的羞耻,没有接下这钱,而是执意留下来做工抵债。

她拗不过他,便同意了。

此后,她当街卖酒时身边多了个人,这人虽是书生,却勤快,也拉得下面子,肯叫卖,没有一点傲气。

她的酒摊生意也因此越发的好。

就这样过了一月,两人的关系忽然暧昧起来。

母亲越看他越欢喜,终于在某个晚上红着同他说:“我喜欢你,你呢?”

王庭玉一愣,脸颊也红了,支支吾吾道:“你,你,你是姑娘家,这话该我同你说的。”

她笑了起来,“临安女子都是这般大胆,遇见的喜欢的男子,不会在意面子的。”

只要喜欢,便随着心意去,只管得到一个答案。

王庭玉也笑了:“我也喜欢姑娘!”

不久后,他们在月老庙里定下了终身,行了三书六礼,明媒正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