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太后。”
太后没叫她坐,姜柠便只好站着。
太后说道:“难为你有心,入宫第二日便来给哀家请安。”
姜柠面色恭顺:“这是嫔妾应尽之责。”
见姜柠的礼数、言辞都没有任何错漏,太后也挑不出毛病,道:“坐吧。”
姜柠这才坐下,但身体还是绷得很直。
太后慢悠悠地道:“你既然来了,哀家有一事要事先向你说明。”
“是,太后请说。”
“你虽为南萧公主,但这里是北胤皇宫,皇帝才是这里的主子。你不可自矜公主身份,失礼于皇帝,或是欺负其他人。另外,这宫中迟早会有皇后和其他妃嫔,你需对皇后恭敬,对妃嫔和睦,不可妄生事端。”
“是,嫔妾明白。”
姜柠对自己的处境,一直是十分清楚的。别说她是假公主,就是真公主,远嫁到北胤了,也不得不低头。如果乱发脾气、作威作福,最后吃亏的一定是自己。
低调行事,躲避事端,便是她现在的处事原则。
太后本以为,自己这样直接地敲打,难免会让姜柠难堪,觉得被羞辱。没想到,姜柠竟是从善如流,面上看不出一点不满。连太后也忍不住暗暗佩服姜柠。
太后今日叫姜柠在外面等了这么长时间,也是想杀杀她的锐气,给她一个下马威。但是,姜柠在被为难的情况下,还能如此进退得宜,要么是涵养极好,要么是城府极深。
不管是哪一种,总之眼下自己能压得住她就行,也没必要欺人太甚。因此,太后开始对姜柠和颜悦色:“锦妃第一次来北胤皇宫,还未尝过宫中的小吃吧?哀家让人端一些过来,给你尝尝。”
“谢太后。”
过了一会,有宫人端上各色点心。姜柠正好饿了,因此便专心吃了起来。
寻常人要是刚才被这样打压,一定是一肚子气,什么也吃不下。但姜柠不一样,她无论如何也不会委屈了自己的肚子,吃饱了、吃好了,才有精力继续生活。
至于受的气,早就随着她的一呼一吸排了出去。
她知道自己以后要受的磋磨还多着,必须从现在起培养坚韧的内心,同时还要快速排解负面情绪。
接着,有个老太监捧着几本册子进来,对太后道:“太后娘娘,以后的宫中事务,是否沿用旧例?还是有所改动?”
太后道:“先沿用旧例,哀家趁这几日再看看宫规,若有改动的地方,再通知下去。”
“是。”
太监将那几本文册放在太后的几案上,躬身退了出去。
太后翻看了一会,对姜柠道:“锦妃,你出自南萧皇室,想必对宫务管理颇有心得。不如你来看看,这些宫规可有需要修改之处?”
姜柠赶紧起身道:“回太后,管理后宫是太后和皇后之责,嫔妾不敢僭越。”
“无妨,你看便是。哀家只是让你提建议,最后的主意还是哀家来拿。”
“是。”
姜柠走到太后身侧,仔细看起了宫规。
她不能对宫规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以免有轻狂之名;也不能一字不改,否则便不像一国公主了。
萧梦苒的生母靳贵妃一直掌管着南萧国的宫务,如果萧梦苒什么都不懂,反而露了破绽。
好在姜柠本就是贵族千金,对于管家有一定的心得。她很快发现了一处可以修改的地方,对太后道:“太后娘娘,如今入了暑,按例,每个宫人每天能领一个西瓜、一碗绿豆汤。可西瓜、绿豆皆是寒凉之物,虽然吃的时候畅快,但过后难免闹肚子,不方便当差。是以,许多宫人领了西瓜、绿豆汤之后,往往不敢吃,白放着,造成浪费。
嫔妾想着,不如将这两样东西换成藿香正气丸和酸梅汤,对宫人更有帮助。藿香正气丸可治中暑,宫人如有中暑而身体不适者,服之便可痊愈。酸梅汤能解暑、抗疲劳,治腹痛、咳嗽等疾病,且服用之后不会腹泻,比绿豆汤更为合适。而且,酸梅汤必得是常温的才好,若是加了冰块,虽然风味更好,但宫人们难免吸收寒气进去,埋下病因,长久下去必然伤身。
虽说奴才命贱,但宫人们若是有一副好身体,自然能更好地当差,也更能铭记太后的恩德。”
太后听得点头,满意道:“还是锦妃细心,这些事哀家竟没想到。”
“太后娘娘日理万机,总览全局,嫔妾也只能在这些细枝末节的方面下功夫了。”
“嗯,就按锦妃的意思办吧。”
对太后来说,给宫人们提供饮食的钱并不多,但若能用这笔钱换来宫人的感激与忠心,那便十分值得。
按旧例,宫人们夏天可以领到西瓜和绿豆汤,其实太后也知道他们大部分时候不会吃,但太后并不关心这个。反正恩已经施了,东西已经领了,后续如何就不关她的事了。
老皇帝在时,也一直是她管理宫务,她从来没想过在此事上改革。
但现在姜柠提出来了,且更换食物不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只要吩咐一声,底下人自会照办,改了又对自己有好处,太后自然乐得去做。
反正宫人们不会知道更改食谱的是姜柠,他们只会感激太后。如此惠而不费之事,再好也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