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那个打雷天,她们在镇上也都看着的,说是要把天劈个窟窿都不为过,雨几乎是倾盆而下。
每年夏汛期间,南河的水位都会上涨,何况是昨天短时间内的强降雨。
当时,萧远山和白家兄弟都还在支书家,上午他们召集完了种植的人手,下午就在商量着等种子苗一到,该怎么安排了。
毕竟这包山、种植、请人,哪一项都算是近来村里的大事。
自今年初中央下发的一号文件,什么“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生产责任制,大队干部们几个月来的细致解读,不说研究得对么深入,比照着别的地方,终于是将分田的事敲定了。
而萧家这户,有萧老爷子守山护林在前,依葫芦画瓢,弄个“包山到户”,似乎也在文件范围内。
那后山的荒山总要想办法利用起来了,不能一直荒着吧?
其实让村干部门比较心动的,是萧远山后面说的,这中草药种植要能够做起来,收益不错的话,有愿意的,他可以带着村民们一起??干,中药材的缺口,就后山种的那点,肯定是远远不够的。
他们南河村呢,靠山靠河,泥沙淤积起来的田地也够肥沃,还不缺水,但村里的人有那么多,分给每户种粮,是能吃饱,但也要考虑让大伙儿多赚点钱了,总不能一有事就卖粮抽老底,那可不得行。
这也是为什么村里会那么爽快答应萧远山包山了。
眼看雨越下越大,几人不好再走,说起这包山开荒,纷纷庆幸他们还好是赶在雨季来临前搞定了,要不这会儿困在山上可不好下来。
这话一出,老支书比较谨慎了,看了眼外头屋檐连成线滑落的雨水,没个停歇的迹象,不得不派几个年轻人去各家确认下,是不是每户的人都在,今天是没上山的。
广播在断断续续的水位预警。
萧远山和白二哥刚确认完开荒小队都在家,不远处传来几声伴着电闪雷鸣的惊叫。
几人寻声找去,大致是山脚的方向,可还没走近就看见的前山已经垮了一部分,上山的路自然是没了。
这周围,其实就是当初让尽快搬走的几户,离得最近的萧家都搬了,按理是没什么问题了,不过为了确保无人受困,萧远山他们还是挨个去检查一番。
敲门敲到最后,萧远山进到自家的院门,因着他们近来开荒还有在这边歇息了,并没衰败的太厉害,除了发现几只躲雨的松鼠,没有人。
只是在他们返回,路上和另一队核查每户人的村干部汇合时,消息就不太乐观了。
今天村里确实没人上山,但上午天比较好,洗衣的人多,有下午去河边洗的,到现在还没回来。
核实完,一共三人,两个大人和一个小孩儿,按两家的消息,应该不是一起去的。
于是,萧远山他们又分两队去寻找。
等天擦黑找到人时,三人齐齐被困在下游对岸,显然,靠他们自己回不来的。
“人救回来了吗?”
白春枝听到这儿,眼泪是止住了,可声音变得格外沙哑。
“救回来了,那小孩儿还是姐夫抱回来过的岸呢!”
白春芽讲到这儿,也忍不住开始哽咽,她二哥赶时间三言两语的讲完,实际情况却是比她说的凶险多了,毕竟他自己就在现场的。
“他们是拉着绳去救的,来回几趟,雨也一直没停,到最后…就一些脱力……”
山里滑坡冲下来的泥石流,让河水更加的浑浊,里面的不确定因素更多,当时滑下去的连带岸上的和萧远山一共是三人。
“三个成年人,比较刚才的情况好!”
白春芽知道这个安慰也挺苍白无力的,但又不得不再说点。
“二哥他们循着下游找了一夜,也没发现别的……那,那就说明,还有希望!”
老支书让找萧老爷子回村,也是这个意思,三个大小伙儿是会水的,应该是不至于那么背,请老爷子是因为他比较熟悉附近,看看是不是他们找的方向不对。
老爷子跟着白二哥回村,看了落水点和滑坡的情况,然后就回支书家“画地图”了。
“地图”当然不是老爷子随手一画了,都是他这么多年巡山沿河一步一步丈量出来的,而水位上涨加上滑坡泥沙改道,他估量着孙子的习惯,大致圈了三个缓坡地段。
白大哥和白二哥加上村干部,各自带队,就这几个地方重点寻找了。
“总之,活要见人……”
剩下的话,老支书说不出来了,他比萧老爷子还小点儿,这会儿也只能拍拍老爷子的肩膀安慰了。
“我孙媳妇今天刚查出有孩子了,远山肯定要回来的。”
老爷子想起临走前的消息,神色更加坚定了。
“这——”
老支书也没想到是个这情况了,又握着老爷子的手道喜。
“呵呵,等我末儿满月,我们村头房子估计也修好了,到时候回村摆酒!”
“好好好!”
除了顺着老爷子的话赞叹,老支书也有些梗住,只能一起望向远方等消息了。
可一定要是好消息啊。
……
“那,我们也要在卫生院等着吗?”
听完妹妹说的,白春枝感觉整个人都有点飘忽。
“先把这瓶点滴打完,再看哈你的状况。”白春芽起身看了眼快挂完的水,又低头瞧了瞧姐姐的神色,不确定的问道,“姐,你想回去吗?”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