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货宣传单哇,那也可以,南方老板就爱怎这些歌花样,传单到处发一发,这下都晓得他们在哪儿开店了!”
“就是哇,还有在报纸上打广告的呢!”
“嚯、前段时间电视上不是还播了一个酒的广告呀,人家那才是舍得哦,花了大价钱的。”
“……”
老太太们的见识比白春枝广,这天下午,她收获了三个小订单,和一脑门儿的生意经回去了。
“姐,你怎么样?”
白春芽先到家,镇上的供销社就那么一个,她软磨硬泡的见到了经理,终于是让人家同意了寄卖,毕竟这算是无本生意,试试也不吃亏。
只是这卖东西么,也不可能那么快了,何况如今的供销社人流量不比原来。
白春芽就空着手回来的,这会儿更想听听姐姐有没有收获了。
“有三张。”
白春枝点点头,将单子递给了妹妹,她是学着萧远山的订货单,地址还明确到了门牌号了,明天好给人送去。
“哇,梧桐巷那边反响挺好的呀!”
说着,白春芽立刻翻出了他们的账本,把这三单都给登记上。
“是啊,还有一位原来是工会主席的老太太夸我们呢!”
白春枝坐下来,看着妹妹纪录,又跟她讲起今天下午的奇遇。
同时,她也认真思考起了,老太太们的建议。
名片和小传单制作起来倒是不难,成本也低,是很值得一试的。
这样的话,那可能真得是比她们每天下午跑断腿好,同时还能让想买的人一来就找准他们的信息,比口口相传要方便。
等萧远山回来,白春枝就他讲了这个。
“怎么,你觉得不行吗?”
瞧着夫君盯着她也不吱一声,白春枝摸了摸自己脸,还以为她脸上有什么脏东西了。
“没。”
萧远山摇头,却没退开,反而是捧着白春枝的脸,叹息了道。
“只是感觉,小娘子如今是越来越厉害了啊!”
名片这东西,萧远山还是在客商那里见过了,人家那是有固定电话的,有合作需要的就给人发一张,订单咨询什么的都可以电话联系。
宣传单这一类,目前似乎只有百货商店开业才有了,小娘子也是真是敢提,但想想又确实不乏为一个好法子。
萧远山不禁再次感慨了下,他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居然也要做到这种程度了,挺不可思议的。
白春枝被夫君莫名的动作弄得脸红,只是还有重要的事,伸手推了推他,叫萧远山起开。
“就把这红纸改一改吧?”
订单增加后,礼盒上的红纸就不再是萧远山一张张手写了,他们找了一家印刷厂,印了几版,现在家里这些纸最多,厚厚一沓。
下面再加一列地址,做传单不是正合适么!
随着宣传单一张张的发出,知道白家端午礼盒的人越来越多,订单也如雪花般,不断飘来。
其中,白春枝收到最大的单子是来自本地的一家小药厂。
端午前后,正值采药的好时节,这些药厂的采购员也忙前忙后跑乡下来收草药了。
所以,当采购员被梧桐巷的大妈带来时,白春枝和白春芽险些没反应过来。
等对方谈到初步预定数量,她们更是以为这采购员是不是说错人数了呀?
一百多人,对于许多千人万人的大厂来说,确实不算什么,但对他们来说,却是个很大的单子了。
好在他们近期扩大生产,整个生产过程都借用了酱园的,直接在人家厂里就完成粽子的包煮晾到包装,对方看过车间环境后,很是满意。
接下这单,全家上下齐出力,很是忙碌了一阵。
白母已经不泡盐蛋了,最后一批鸭蛋泡好的时间卡得正合适,险险的赶在端午前,后面都来不及了。
临近端午前两天,节日的气氛逐渐浓厚,各单位各厂陆续送出了节礼。
每家每户,除了门前挂起了艾草,他们的礼盒也更加频繁的出现了,特别是里面的盐蛋粽子吃完,篮子还能留下使用,格外的有存在感了。
姜淑云在送过节礼后,还专门又来了一趟,订了一个包边的礼盒。
最后一天,白春枝他们不再接单,只在家门口摆摊卖已经所剩不多的礼盒时,还有从别处打听来的买主。
“咱们礼盒的名头这么响了么,竟然还有县里的人过来?”
“是看了药厂发的节礼吗,他们的厂就在县上。”
“估计是听客商们说起的吧?”
“应该是了,也就这种客商比较能跑。”
“哇,你们说,客商们回去了,咱们的礼盒能传到外省么!”
“……”
白春芽的乐观猜测,白春枝不知道他们的礼盒有没有那么大的能量,倒是对后面没买到的人又宣传了下自家还会出其他礼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