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春枝点点头。
说来,他们这儿倒不是一点知名特产都没有了,就隔壁镇还有一种全国有名的调料了,只是本地人嗜辣,外地可不是人人能接受的。
还得是一些大众口味才行。
先前做礼盒时,光顾着跟那些名头响亮的做比较,还忘了,他们完全可以加上本地特色。
这一部分市场还是空白的呢!
端午礼盒一块儿,太有时节性,要是能做成特产类,可不就发展成长久的生意了么?
而且他们这儿还有交通优势,一面靠山,一面却是国道省道的连接枢纽,要不也不会有客商来了,好些大车也要来歇歇脚的。
姐妹俩对视了一眼,一拍即合,都想到一会儿去了。
说着就做。
白春枝拿出纸和笔来,白春芽将桌上的零钱一推,今天的账是来不及算了。
两人先罗列一些本地的特产,像刚列举的糕点,还有本地人常吃的又被那些客商有夸过的各种不辣的酱、泡菜、酸菜、榨菜等等,甚至一些过年才会做的腌制品:风吹鸡、风干牛肉什么的都,可以。
也不管会不会做、放不放储存、好不好运输了,两人把能想到的都记上了。
隔壁那个酱园国营厂,其实也给了白春枝不少启发。
食品保质方面,好些他们自己办不到的事,那这有机器的大厂他们总可以解决吧?
要不他们怎么把东西卖遍全国呢?
大不了,他们挨个从这些厂里进货好了。
“对啊!”白春芽听完姐姐的话,猛的一拍掌,还真是了,“那粽子不就可以装进礼盒了么!”
之前一直困扰他们的难题,换个思路,似乎也不是不能解决。
越想越觉得这个礼盒大有前途了。
等萧远山回来时,只见两姐妹趴在八仙桌上,连旁边散着一堆零钱都无人在意。
“呀,姐夫你回来啦?”
光线忽暗,白春芽一抬头,才看到堂屋门口站了个人,可见刚两人有多专心。
“忙什么呢?”
萧远山瞧着她们可不像是在算账,放完东西过来又问道。
“新点子!”
白春芽先写完两张纸,高兴的冲姐夫扬了扬手上的赚钱好点子,转头又等着姐姐的写完。
“我们中午就煮点面条吧?”
白春枝写了三张,抬头看了眼挂钟,对两人说道。
老爷子今早回村里了,午饭不回来吃的,他们三人倒是可以随意点。
“行啊!”
都不是挑嘴的人,没有不同意的。
进到厨房,白春芽没忘记把刚写的东西带进去,然后迫不及待的给萧远山讲了她们的新想法。
“我看看你们都写了哪些?”
萧远山没先给意见,转而朝白春芽要了那几张纸,看看她们俩写的。
“怎么样?”
一共就五张纸,内容都不多的,不过是把一种或是一品类的东西,计划要从哪里收到礼盒打包最后大致的销路写了写。
有端午的礼盒经验,这次写的更详尽了些,但也不至于看那么久吧?
白春枝见妹妹屏住呼吸,像是等着宣判一样,也忍不住出声问道。
“都挺好的,完全可以试试。”
萧远山看完了,点点头,又把纸还给了白春芽。
“真的么!”
白春芽美滋滋的接过纸来,有些兴奋她们的主意是可行的。
“那,你再补充一下?”
白春枝却觉得萧远山的回答有些过于简单了,虽然她已经尽可能的把自己能想到的都写上去了,可毕竟没有做过特产类,还是有点心里没底。
真要弄起来的话,势必要加不少种类的,光是进货这一块儿就是成本的大头呢!
“你们选的这几种,像是各种酱、泡菜、酸菜、榨菜这些,我们这边确实是有本地价格优势,并且一直以来都有大批量的往外销的。”
“嗯。”
白春枝点点头,她一开始就考虑要在口味上迎合外地的喜好,既然能大量卖出,说明味道是符合大众的,
只是没想到意外惊喜还有价格差了。
“那些外地客商会选择我们这里,除了交通便利,运输成本上,来回不空车,送他们的货进来,再进一批便宜的原材料走,像是原来上果蔬一类,而这些东西,再做一道加工卖出去的话,要比直接收走赚,也方便储存和运输,加上我们这边人工确实便宜。”
“啊?”白春芽听的重点却不同,“这是已经有人在往外卖了呀?”
她还以为像礼盒一样,算是他们独一份了。
这赚钱的好主意果然不等人。
“不是,我刚讲的是走量的那种,对接的是各地食品厂所需的原料、配料,现在零售暂时还没听说了,特别是你们选的,针对外地这一块儿,就以后的发展来,还挺有眼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