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辰之后,大婶带着梳洗好的乞丐,来到张山的房间。打开门之后,只见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脸上干净白皙,双眼明亮,眼中露出坚毅果敢,此人正是张山。张山看向大婶身后,大概十五六岁的小姑娘,天真又烂漫,只是偶尔的怯懦,昭示着她以前的不幸。
张山看眼大婶,大婶会意离开。他走到乞丐面前"以后不能叫爹,要叫师傅,知道吗?"
乞丐乖巧的点点头,张山见此,继续道"昨天夜里,为师从树上掉下,砸中了你,导致你摔破了头。大夫说你这是离魂症,是魂魄离体,导致了记忆出现了缺失,为师理应先带你找寻你的父母。但,如今为师有事需要你帮忙,你可愿给为师解围。"
"愿意。"
"好,你进留侯府做婢女,把留侯府中的情况,给为师打听清楚。"
"是,师傅。但,我不记得我叫什么了,怎办?"
"留侯府虽说招婢女,其实是买奴隶。留侯府中不会在意你进府前的名字,只会认你进府之后的名字。"说完,打开房门,踏脚走出。乞丐紧跟其后。
他们来到留侯府偏门处,看到了长长的队。张山看着如此多的人,脸上挂满笑意,满怀期待的卖女儿,心中充满嘲讽。他带着乞丐站在队伍中排队,从辰时排到午时,前面的人没少多少,反倒后面的人越来越多。
等到了未时,队伍开始动了起来,等轮到张山他们时,已经到了申时。
留侯府的管事看了看乞丐,比较满意。他看向张山"哪里的人,叫什么名字,为何要卖女儿,准备卖死期,还是卖七年。"
"小人叫童山,老家是三十里外童家村的人。这是小女,叫童谣,要卖死期。她母亲五年前去世,没能留个儿子。小人又找了个婆娘,给小民生了个儿子。自那之后,婆娘看小女不顺眼,在家里可是不停的闹。一个月前,婆娘查出了身孕,仙师说怀的是男孩。但婆娘的气性大,导致孩子不稳。无法,只能把小女带出来看看,给孩子找个出路。看到侯府要婢女,小人就来试试,给这可怜的闺女找个去路。"张山说完,用袖子擦了擦自己的眼睛。
童谣听此,委屈的掉起了眼泪。
管事见童谣虽未张开,但眼睛清澈无垢,乃是心思单纯之人。随即点了点头,旁边的手下见此,塞给张山二十四铢钱,张山眉开眼笑的离开。童谣委屈的喊爹,不见张山转身。
很快来了个嬷嬷,她怜惜的拉着童谣,走进侯府的角门"我姓习,你叫我习嬷嬷。如今被卖到了侯府,以后就是侯府的人了,以后要事事以主子为先,以侯府为先。"说着说着,她们拐了三个门,走在一个甬道内。
这时前面走来一个二十五岁左右,美貌的妇人,后面跟着两个婢女,朝她们走来。
习嬷嬷跪下叩拜"奴婢拜见,陶夫人。"
陶夫人目不斜视的继续前行,突然,她转身看向跪着的童谣,见她正好奇的盯着她看。她含笑的走了过去"小丫头,你在看什么?"
"看姐姐,我第一次见到如此好看的姐姐。"
"呵呵...这小姑娘说话真好听。今天刚入府的?"
"回陶夫人的话,刚进府,奴婢正准备带回婢女院,教习十天的规矩,看看是否伶俐,再由贵人们挑选。"
陶夫人听此,仍给童谣一个珠花,转身离开。
童谣捡起珠花,看向习嬷嬷"这是那位姐姐给我的吗?为何要给我珠花?"
"那位贵人是陶夫人,乃侯爷的侧室。她父是陶长史,陶家与吕家沾亲带故,侯府自然不敢怠慢,大家都称一声夫人。侯府的规矩多,见了贵人只能低头回话。这次陶夫人心情好,未曾计较。下次若是再如此,定会以不敬之罪,打你的板子。"说完,继续带着童谣向前走,一直走到一个门前,门里是个大院子,许多十五岁左右的女孩子,穿着浅蓝色的衣服在学规矩。
教习嬷嬷有些胖,她转头走到童谣前,上前打量一番,看向习嬷嬷"今天就得了这一个?"
"我看了看,就这一个,长的水灵,心眼也少。给三夫人做婢女最合适。"
"确实合适,但只找到一个,三老爷怪罪..."
这时,一个管事走了过来,两位嬷嬷向管事行礼"奴婢,参见张管事。"
"桂嬷嬷,带两个新来的婢女,送到客来居。"吩咐完,转身离开。
桂嬷嬷看向童谣,习嬷嬷道"她叫童谣。"
桂嬷嬷眼睛一转,看向一个貌美的姑娘,喊道"绿柳,出来,随我一起去客来居。"
绿柳小跑到桂嬷嬷面前,桂嬷嬷转头看向童谣"去换身衣服,你也一起。"
习嬷嬷听此,拉走童谣,给她换上婢女服,快速把她拉出来,见桂嬷嬷已经离开。
这时一个婢女走了过来"我叫杜鹃,童谣妹妹,请随我来,由我带妹妹去客来居。"
童谣迷茫的看向习嬷嬷,习嬷嬷推了她一下,杜鹃含笑的拉着童谣走出门"客来居是接待客人的居所,妹妹刚来,就分到如此好的差事,若是客人满意,主子的赏,肯定少不了的。等妹妹发达了,还望记得姐姐。"
"为何让我去?我刚从村里来到这里,什么都不懂。"
"此事,我也不懂,但桂嬷嬷吩咐了,我们作为奴婢的,只能听命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