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宁愣愣地看着手上的棍子,反问道:“殿下这是?”
明希正视陈宁,嘴角微勾:“陪我打一场。”
不打不相识,明希认为拉进彼此距离的最佳方法就是打一架。
“啊?”陈宁怀疑自己听错了,见明希大步朝外走也下意识地抬腿跟上。
等走到亭外,还不等陈宁开口,明希直接问道:“你可需要换身一身轻便的衣袍?”
陈宁下意识地说:“不必。”
明希轻点了下头,然后招呼也不打一声,拿起棍子就挥向陈宁。
陈宁看着迎面而来的棍子,条件反射般拿棍抵挡。
陈宁微皱眉:“殿下!”他要是没反应过来,这棍子可就直接砸他脑袋上。
明希轻笑了一声,手腕一转,拿着棍子直击陈宁的左肩。
陈宁连忙侧身躲过,他抬头看向明希。
明希一双黑眸极其明亮,嘴角上扬,扬声道:“陈宁,再不专心,你可就要输了。”
明希手腕一转,将下落的棍子于半空中直接朝陈宁的方向横扫而去。
陈宁目光一凝,双手持棍阻止明希的攻势,随后持棍挥向明希。
明希看着眼前的棍子,轻笑了一声,这才像样嘛!
“咔”两根长棍相撞。
从长棍上感受到的阻力,让陈宁惊愕地睁大双眼。
在他加大手上力度的同时,兴奋和激动如同决了堤的洪水,浩浩荡荡的从他心里倾泻而出,他的全身的血液在迅速流淌,这令他忍不住裂开嘴。
感觉到自己力道不敌,明希一踩地面,轻身一跃,躲过长棍。
明希看准时机,挥舞长棍直击陈宁的下半身,将陈宁逼得后退一步。
不知过了多久,双方累得直接一屁股坐在地上。
明希长舒一口气,左手撑地一骨碌从地上爬了起来,她走到陈宁的面前。
明希右手握拳,伸直手臂,眼睛含笑地看向陈宁。
陈宁看着眼前的这拳头,七年前好像也是现在这样,他坐着,而她站着向他伸出了手。
陈宁轻笑了一声,也抬起右手,握拳,同七年前一般,一黑一白两手相碰。
陈宁开玩笑道:“七年未见,殿下还是同以前一样,非寻常人也。”
明希手一转,拉着陈宁起身,笑盈盈地回道:“七年未见,陈宁,欢迎回京,还未恭喜你屡立战功,成为令倭寇闻风丧胆的‘陈阎王’。”
陈宁顺着力道站起身,随意地拍了拍那身绯袍,听到明希说的话,有些哭笑不得:“殿下,怎么也知晓这样称呼?”南方传遍也就算了,怎么远在京城的明希都知晓。
明希揶揄道:“怎么不会知晓呢,陈将军的威名可是传遍了整个大齐。”
陈宁有些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鼻子:“殿下莫要再夸大臣了。”
明希见好就收,带这陈宁往亭子走去,边走边问:“你什么时候回京的?怎么来校场了?”
陈宁老实说:“昨日刚回到京城,陛下体恤臣鞍马劳顿,便让臣今早再进宫述职,臣刚述职完途径校场,正好遇到谭老将军,受谭老将军邀请便进来了。”
其实不是途径,是他特意绕道过来的,明希的寝殿在后宫,他不能进去,只能来校场这边碰碰运气。
明希:“.....”乾清宫在皇宫的中央,出宫的大门在正南方,而校场则在乾清宫的西北方位,途径个屁,绕了这么大的一个圈。
明希也不戳穿他,说起另外一件事:“你什么时候回南方?”
陈宁将长棍放回武器架,闻言稍作思索后,回答:“一个月后。”
明希诧异:“这么快?”
陈宁也有些无奈:“臣刚清除完浙江一带的倭寇,倭寇虽暂时退回东瀛,但东瀛野心勃勃,他们还会卷土重来,臣不放心,需尽快回去。”
也是因为倭寇退回东瀛,他也才得空得以回京,昨晚他回家才发现父母早已满头华发,而他根本无法在父母跟前尽孝,下次回京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的事了。
明希看着陈宁有些泄气的样子,便问道:“陈宁,这七年你打了多少场战?”
陈宁一愣,有些不确定地说道:“大大小小有四十余场。”
明希拍了拍陈宁的后背:“真不愧是陈阎王,铲除倭寇虽任重而道远,但是你一定能做到的。”
陈宁看着那坚定的眼神,真的是跟七年前一样,比他自己还要相信他能做到。
陈宁吐出一口气:“臣要多谢殿下,臣能走到今日,多亏了殿下。”
明希直接否认道:“你能走到现在的这个地步,是靠你自己,以及你手下的兵,你可别给我扣这么大的一个帽子。”
陈宁也不跟她辩解,这份心他记着就好。
明希转移话题:“对了,你待在京城的这一个月,你有空就来校场陪我对练,如何?我会同父皇说的。”
陈宁点头:“好,这是臣的荣幸。”
陈宁余光扫到武器架地下有一个弓弩,好奇地将它拾起,这个是弓弩,但是与寻常的弓弩又有些不同。
陈宁仔细观察,越看越觉得惊奇,惊喜地问道:“殿下,这个弓弩是谁做的?”
明希伸出一根手指,指向自己,这个弓弩是先前谭老将军带来教导明希的,因为不是很好用,所以明希就自己动手改了。
陈宁心中存疑,但是他没有说出口,而是指着一个部件问明希:“殿下,为何改这个位置?”
明希瞄了一眼,随口说道:“哦,为了更快地将箭射出。”
陈宁又问了其他的位置,明希一一回答。
陈宁听着听着,陷入了沉思,最后他突发奇想,环顾四周,未发现有纸笔,便拉着明希走到亭外的一块土地上,拾起一块尖锐的小石子,在地上画了起来。
陈宁暗含期待地问道:“殿下,你认为这个火器要怎么改?”
明希眨巴了下眼睛,这是火箭啊,是打算用到水战上面吧。
明希盯着那个火箭,边在脑海里构思,边问陈宁火箭上的其他细节。
半个时辰后明希接过陈宁的石子,边往上面填充,边说道:“在这个尾部的两侧各装半斤重的火药桶,然后在这个箭身上再安四个火箭筒,将这四个火箭筒的引信连在一起,并与这个箭身的引信相连。”
“水战时,在离水面三尺左右的地方,先点燃它身上的这四支火箭筒,他们会将箭身推进几里地,待这四个火箭筒燃烧殆尽后,它会自动引燃箭身里的火药。”
最后明希将石子递给陈宁,不负责地补充了一句:“我说归说,但能不能成,我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