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氏这才放下心来,低头喝了口热茶。
此时的江尧一行人也分头逛灯市。
起因是江明澜沉迷于猜灯谜,但是江明烨和明希对此却兴致缺缺。
明希见江明烨都快把头伸到隔壁摊位里就知道他已经坐不住了,她看了看还有一大半的灯谜等着江明澜去猜,一时半会是没法结束了,便对江尧说她先带江明烨去别处逛逛。
江尧对此没甚意见,伸手欲从明希怀里接过江明熠,按老二那爱四处窜的性子,不合适带着老四这个包袱一块去。
江明熠看着眼前的江尧撇了撇嘴,知晓江尧不会让他由着性子来,只能无精打采的任由明希将他递给江尧。
江尧看着一脸不情愿的江明熠哼笑了一声,伸手掐了一下他微鼓的腮帮子,你不情愿又如何,给朕憋着~
不过有点良心在身上的江尧环顾四周,见对面有人在卖花灯,便走了过去,让江明熠挑一盏。
而另一旁得知可以分开逛灯市的江明烨别提多开心了,终于可以离开这个无聊的地方,芜湖~
见前方有人在说书,他瞬间提起兴趣带着随从冲进人群。
说书先生靠着精彩逼真的口技、吊人胃口的“扣子”以及环环相扣的情节,硬是靠着一张嘴抓住周遭人的心。
说书先生一拍折扇,意味深长地说道:“欲知后事如何,请听小生下回细说。”
听客纷纷投钱捧场,让说书先生接着往下说。
说书先生也很上道,喝了口水,一拍折扇,张口便往下说。
而江明烨还没等到接下来的情节,就从人群中挤了出来,他找到坐在不远处的茶摊上喝茶的明希和林念,一脸兴奋地问:“妹妹,我们接下来去何处?”
还没等明希开口,明希身边的林念就指着河对岸:“小姐,去那如何?”
河对岸正有人沿河推着滚灯招摇撞市,明希看了一眼正两眼放光的江明烨便点头同意了。
滚灯是一种用柔韧的竹条绑成一个巨大的球,而球的里面还放在花灯,同被中香炉有些相像,无论人怎么翻滚球,里面的花灯都不会翻。
等三人看够滚灯,林念又提议道:“不远处有个卖物件的专场,里面物件繁多,少爷小姐可要去看看?”
不等明希回答,江明烨就连连点头称好,明希也没反对,只是在动身前看了一眼林念。
一千平方米的专场,商贩在各自的摊位上吆喝,人群攘来熙往。
江明烨兴奋得怪叫了一声,拉着明希和林念就往人群里冲。
江明烨一会看看那家的花鸟鱼虫,逗逗笼子里的小鸟,一会儿凑到乐器堆里,听商贩吹拉弹唱。
甚至就看到卖家具的都要凑上前,看看这边的几案,摸摸那边的屏风。
明希跟着江明烨从场东逛到场西,再从场南转悠到场北。
有一点明希觉得挺神奇的,那就是虽然江明烨将所有的摊位都看了个遍,但他并未看什么就买什么。
从专场里出来时,江明烨就只买了送给皇兄的古籍、父皇的毛笔、母妃的字画、小四的毽子以及给妹妹的奇石盆景,就连林念都有一份。
林念收起礼物,又主动指着一个方向说道:“少爷小姐也累了,那里有个茶楼,去那歇歇如何?那家茶楼的百花年糕味道甚好。”
江明烨擦了擦额间渗出的汗水,连连答应。
一旁的明希又看了一眼林念,他今日不是一般的主动,周遭那么多的茶楼,怎么不挑个近的,偏偏挑了个稍远的。
三人一脚踏进茶楼,一股温暖的茶香扑鼻而来,茶楼的墙上挂着一些名人字画,墙角则摆放着几盆翠绿的盆栽,竹制桌椅,绢花窗帘,装横简单又带着一些清雅,给人一种闲情逸致之感。
茶楼内人来人往,明希挑了一个靠窗的位置,正好可以看到街头巷尾的繁华和喧嚣。
林念让小二上一壶茶水和一盘百花年糕。
窗外烟花响起,江明烨叼着一块百花年糕趴在窗头探头探脑。
明希慢悠悠地咬了一口百花年糕,坐在她对面的林念正在沏茶。
明希突然问道:“为何来这?”
果然瞒不过她,林念轻笑了一声,将填了茶水的茶杯摆在明希跟前,轻声说道:“江南地带有个民俗,名叫‘走桥’,幼童只要在上元那日,走过三座桥,可驱逐一年的疾病。”他在江南时每年都会被爹娘带着走过三座桥。
明希回想他们刚刚确确实实走了三座桥,明白他的用心,但是...
明希:“为何不说?”倘若她不问,林念绝对不会自己主动交代。
林念反问:“若说了,小姐可会走?”
明希设想了一下,然后认真地回答:“会。”
“只做不说是比只说不做要好,但有时说出口会要比只做要好。”
...
等三人回去找江尧时,就被江明澜一人塞了一盏花灯,都是他靠猜灯谜拿到的。
林念也被江尧送回给谭老将军。
长夜漫漫,灯火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