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就不打呗,你看杨鸣不也是不打球当教练裁判什么的了么,哪有人能够一直年轻,一直发光发热的。”阮忻不觉有什么,运动本来就是短暂的辉煌,他们不过普通人,保持兴趣爱好即可。
“食堂的饭我读书时也不是很爱吃,但是林翌和盛希妍他们有时候懒得出去,那我们就吃食堂,一楼是吃快餐的地方,二楼是拿着小铁盘看阿姨手抖的,二食堂有面档口,还有煲仔饭鸡排饭之类的。”过去回忆起来就没完没了。
季越时点点头“你们吃的还不错,看你高中时候还是很瘦。”
在她家,她过去的那些照片也已经看的七七八八的差不多,有不少穿着校服的青葱岁月,那个时候的阮忻,还是留着齐刘海的青涩模样,和现在的中分长发比起来,如今的她更多了几分成熟的魅力。
“你们食堂和教学楼这个距离,每天放学去吃饭应该很快乐。”距离短,那么冲下楼的人便会不停。
季越时没有在公立学校上过学,这样跟着阮忻一起逛逛感受一下也觉得相当不错了。
从南城中学走出来,时间也已经接近十点,不曾想不远处的小吃摊生意仍旧是红红火火,在那儿排队的人数量非常可观。
“我们去那边的小吃摊看看?”季越时对路边的小吃摊感兴趣,倒也不是没吃过,只是确实吃的不多。
季清文和许芳园是从小不让他吃这些的,但是奈何得了长大后的他跟着身旁那一堆狐朋狗友带着猎奇身边的新新事物。
不同环境下生长出来的阮忻则是不同,这条街上的小吃摊来来往往多年,流动性极强,如果不好吃的店,高中生是根本不回去光顾的,优胜劣汰,明显的很,尤其是同品类的食物竞争,那势必会一决高下。
“这边的小吃摊好多都不是我高中时候的模样了。”阮忻跟着他将小吃车招牌一个个浏览过去,没有找到一丁点过去的记忆。
“其实我吃这些也不多。”
“觉得脏?”
阮忻摇摇头。
“因为没位置。学校不能打包回去吃,所以我们都是坐在小吃摊老板的位置上,但是一般一辆车它就准备一个桌子,最多做四个人,不然就要等。”
这理由让季越时哭笑不得,都说路边的炒饭炒面好吃,季越时驻足点了一份炒河粉,打包带回西湖云庄。
明日就是除夕夜,这些辛苦的烟火气工作者也毫不懈怠,甚至丝毫不涨价,一打听才知道是没打算回家过年。
经济下行,大家都艰难。
等季越时提着打包的炒河粉回到家,将炒河粉倒到厨房重新拿出来的瓷盘内吃的时候,称赞不停。
阮忻皱着眉在一旁看他惬意悠闲且满足的操作,眼眸间全是不理解。
“好吃么?”
“好吃的,我觉得张姨需要去进修一下自己的炒饭手艺,外面小摊上的菜色,怎么烟火气这么足,也太棒了。”季越时是真的爱上了。
阮忻皱眉,拉开椅子坐下来,他给她夹了一口,味道是不错,但是总觉得没精髓。
“这种小摊上的吃食,还是得放在这种泡沫碗里,配合着塑料袋包装吃起来更香。”
“真的么?那下次试试看。”
阮忻确认,他是真的爱了。
放着季越时去吃炒河粉,阮忻将自己从广州带回来的东西都整理了一番,花市真的很漂亮很热闹,北京路步行街来往的人真的很多,热热闹闹的像是专门为自己这样的外地游客准备的,永庆坊的花船也好看的很,她还记得自己和盛希妍走到石室圣心大教堂出来的时候,门口的店铺全是买对联中国结红灯笼这类节日用品的。
果然是广州的年味十足,有不少地方还在摆花坛售卖小金桔。她也想弄一点回来增添一些过年氛围,但是太大了,懒得拿也就算了。
不过好在自己不思考,家里也会有人操心,许芳园女士和阮成华大概是有一样的爱好。
兰花,富贵竹,蝴蝶兰,鱼缸里的鱼,全都安排布置的妥帖。
甚至还有对联在客厅里摆着说要除夕那一天再贴上,红灯笼也还没挂上。
年味已经在过年的前一天服上预备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