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说:“我在大夏的时候曾经见到邛地的竹杖、蜀地的布料。我问他们说:‘怎么得到的这些东西?’大夏国的人说:‘我们的商人去身毒买的。身毒位于大夏东南面约几千里。那儿百姓过着定居的生活,习俗和大夏基本相同,并且地势低平,气候潮湿、炎热。那里的人骑着大象作战。那个国家国土紧靠着一条大河’。根据我的推测,大夏距离汉朝一万二千里,在汉朝的西南边。现在身毒国又在大夏东南面几千里,那里有蜀地的物产,那么它与蜀郡相距不会太远。如今出使大夏,从羌人居住区经过,道路难行,羌人又厌恶这样的做法;要是稍稍偏北一些,恐怕会被匈奴人抓住;从蜀郡走应该是最为方便的路,而且没有强盗。”
天子听说大宛和大夏、安息这些都是大国,有很多奇珍异宝,百姓过着定居的生活,与汉朝人的生活很相像,同时军事力量又很薄弱,又希望得到汉朝的财物;北边的大月氏、康居这些国家,军队强大,可以通过馈赠利诱来让它们朝拜。
况且如果真的能通过道义让它们归属,又能够开拓万里疆土,经过多重翻译,招致风俗各异的国家,汉朝天子的声威和恩德就会遍及四海。
天子很高兴,认为张骞的话很有道理,就命令张骞从蜀郡的犍为秘密派出使者,分四路同时出发:一路从駹出发,一路从冉出发,一路由徙起程,一路由邛、僰起程,每一路都行走一二千里。结果北方那一路受阻于氐、筰,南方那一路受阻于嶲、昆明。
昆明那里没有君主,强盗横行,常常杀害、掠夺汉朝的使者,汉朝使者最终没有能够通过。
但是,听说昆明西边约一千多里地方,有个骑象的国家,名叫滇越,而蜀地的商人私下偷运货物出境贩卖时,有人去过那里,于是汉朝为了寻找通往大夏的道路,就开始和滇国往来。
当初,汉朝曾经想过和西南夷沟通,但是因为花费太多,道路又不畅通,于是只好作罢。
等张骞说可以由此沟通大夏时,又再次开始经营沟通西南夷了。
张骞以校尉的身份跟随大将军卫青征讨匈奴,因为他知道哪里有水草,军队因此不会陷于困乏,于是张骞被封为博望侯。
这一年是元朔六年(前123年)。
第二年,张骞担任卫尉,和李广将军一同从右北平出发去攻打匈奴。
匈奴军队围攻李广,李广军队损失惨重;而张骞的军队因为耽误了时间而后至,按律应当被斩首,他花钱赎罪,被贬为庶民。
那一年,汉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大败匈奴西域的军队几万人,兵至祁连山下。
第二年,浑邪王率领属下百姓投降汉朝,从这以后,金城、河西的西边一直到盐泽一带再也看不到匈奴人的踪迹了。
有的时候匈奴会派出侦察兵来,但是这样的情况也很少。
这以后的两年,汉朝军队又在漠北赶走了匈奴单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