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汉文帝即位时,将军陈武等人建议:“南越和朝鲜在秦朝时曾是中国的臣属,后来却拥兵自重,观望不前。高祖时天下刚刚安定,人民刚刚得到喘息,不宜再发动战争。如今陛下仁爱百姓,恩泽遍及四海,应当趁百姓乐于效命之时,征讨叛逆,以统一疆土。”
文帝回答说:“我能够穿上衣冠,却没有想到这些。吕氏之乱时,功臣和宗室都感到羞耻,误居高位,我常常战战兢兢,担心事情无法善终。况且战争是凶险之事,即使胜利,也会消耗国力,百姓和远方的人怎么办?先帝知道劳民伤财不可频繁,因此不以为意。我岂敢自认为有能力?如今匈奴入侵,军吏无功,边境的百姓长期负担兵役,我常常为此感到痛心,无日不忘。如今无法消除边患,只能加强边防,设置哨所,与匈奴和好通使,使北方边境安宁,这已经是很大的功绩了。不要再讨论用兵了。”
因此,百姓没有内外徭役的负担,得以安心耕作,天下富足,粮食价格低廉,鸡鸣狗吠,烟火万里,可以说是和平安乐的时代了。
太史公说:文帝时期,天下刚刚脱离战乱,人民安居乐业,顺应他们的愿望,不加以扰乱,因此百姓得以安定。即使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也未曾到过市井,像小孩子一样游玩嬉戏。这难道不是孔子所说的有德君子吗?
《尚书》中提到七正二十八舍和律历,是天用来勾通五行八正之气的,是天用来产生和养育万物的。舍的意思就是日月止宿的地方。舍就是休息一下缓口气的意思。
不周风在西北方,主管杀生的事。东壁宿在不周风以东,主持开辟生气使往东行,到达营室。营室,主管胎育阳气并把它产生出来。再向东到达危宿。危,就是垝的意思,是说阳气的垝,所以称为危。以上星宿与十月相对应,于十二律与应钟相对应。应钟,就是阳气的反应,阳气这时还不主事。于十二子与亥相对应。亥,就是该的意思。是说阳气藏在它下面,所以是它成了阳气出现的隔核。
广莫风在北方。广莫,是说阳气在下,阴气没有阳气广大,所以说是广莫。广莫风以东到虚宿。虚的意思,是指能实能虚,是说阳气冬季则蕴藏于空虚之中,到冬至日就会有一分阴气下藏,一分阳气上升发散出来,所以称虚。再向东到达须女宿。须女(按:同如),是说万物的位置发生变动,阴气阳气没有分离开,尚且互相胥如的意思,所以称为须女。月份与十一月相对应,律与黄钟相对应。黄钟的意思是阳气踵随黄泉而出。于十二子与子相对应。子就是滋长的滋字;滋,是说万物滋长于下面。于十母与壬癸相对应。壬就是任,是说阳气负担着在下面养育万物的重任。癸就是揆,说万物可以揆度,所以称为癸。向东到牵牛宿。牵牛的意思是说阳气牵引万物而出。牛就是冒,是说地虽冻,能冒出地面生长出来。牛又指耕耘种植万物的意思。再向东到建星。建星,就是建立起诸有生命之物的意思。与十二月相对应,十二律与大吕相对应。大吕的意思是。十二子与丑相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