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闻育恒很厉害,很会写人物论,你既然这么会评价人物,那你试着评价我看看!”
“没法评价。”
“为何没法评价?”
“你并没有做出什么值得骄傲的成绩,就算你在学校成绩优异,那并不代表你以后,所以我无法评价。如果有人看到你在学校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就说你很优秀,你千万别相信。真正优秀的成绩不在试卷上,不在考试中,而在国民的心中。”闻育恒说完就坐在了自己的座位上。
那女同学看着闻育恒,想着闻育恒的话,了然地点点头,说:“说得好!”说完就回了自己的座位。
过了半晌,只见一个撇了八字胡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他手上拿着一堆书,身穿黑布长衫,和李夷洲差不多的身高,眼睛却是炯炯有神。他进来的第一眼就看到了闻育恒,对闻育恒道:“我们认识一下,我叫王子甫,是书圣王羲之的后人。”
“王老师好,我叫闻育恒。”闻育恒起身鞠躬道。
“我知道,你四年前和蔡清源等人进行辩论会的时候,我带着女儿在台下观看。说实话,那场辩论会真是太精彩了!”王子甫对着闻育恒竖起大拇指。
“王老师过誉了!维护祖国统一,这是每一个中国人应该做的。”闻育恒道。
王子甫点头道:“好,今天你既然重返校园,那我就希望你是以学生的身份回来的,不要再想着什么读‘无字书’。”
“这是自然,不过我也希望王老师教学能够深入。”闻育恒道。
“深入?”王子甫疑惑地看着闻育恒。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闻育恒道:“我既然回到了课堂,我就希望我学的东西能够深入,不是浅浅的一层。我们坐在这里读书学文,最重要的是明道。如果老师不能教学生明白道理,那还不如放下书本去种田。”
“你要明何道?”
闻育恒略作思忖,“这该怎么说呢?反正由我来看,治理国家是道,报效乡里是道,与人相处是道,四时交替也是道……总之万事万物皆有其道。如果能明这些道,那就很值得了。”
“做人不可以太贪心,你要记住一个人只能有一条路。当你选定了一条路,你要明白那条路上的道就可以了。”
“老师这话说得不对!您看王维,诗、画、音乐都精通,他就没有走一条路啊!”闻育恒反驳道:“所以啊,世上的路千万条,每条路都有独属于它的道,你只要能贯通其道,走多少条路都没关系。这就是《说苑》所说的‘万物得其道者成。’”
“万物得其道者成,”王子甫指了指讲台,“要不这样,你来做我们的老师可好?”
“不敢,不敢,”闻育恒对着王子甫鞠了一躬,“学生放肆了!”说完就坐在了自己的座位上。
王子甫看着闻育恒笑了笑,回到了讲台上。一教室的学生都用异样的目光看着闻育恒,尤其是那位先前占闻育恒位子的女同学,她的眼中有李夷洲看闻育恒的眼神——爱慕和欣赏。
“今天,既然闻育恒同学提到了《师说》,那咱们就来讲韩愈的《师说》,请同学们将课本翻到第五十六页……”王子甫开始教授学生《师说》,他先是跟同学们逐字逐句地解释这篇文章;然后提到了这篇文章的一些字词的特殊用法;再然后就是谈到了韩愈在这篇文章中提到的“师道”,谈的也不深入……整节课上下来,闻育恒听得直打哈欠。
终于等到了上课结束,王子甫走出了教室,闻育恒紧跟着走出了教室,那位对闻育恒心生爱慕和欣赏的女同学跟在闻育恒身后。她加快脚步追上闻育恒,讽刺道:“方才看你在上课时,一点都没用心听,还直打哈欠。我听你之前所说的,还以为你见识很深呢,现在看来不过是空言而已,你呀,真是浪得虚名!”
闻育恒并没有理会,他带着那女同学来到李民朴的办公室,李民朴正好在看书。闻育恒敲了敲门引起了李民朴的注意,然后对李民朴道:“李叔叔,我走了!”
“你要去哪儿啊?”李民朴放下书,看着闻育恒。
“今天的课我上得很失望,王老师讲《师说》,讲得太浅了,一点都不深。如果是这样讲课,那就是在浪费我的时间。与其如此,我还不如去姐姐那里,一边欣赏她舞剑的英姿一边读书悟道。”闻育恒说完,转身就走。
李民朴自然不能看着回到校园的闻育恒又回去,他放下书本追出来,终于在刚出办公室没几步的地方截住了闻育恒,“你要理解啊,整个教室不是都像你一样的人,如果人人都像你一样,那上课就轻松了。王老师上课自然要顾及大家的水平啊,如果王老师按你的水平给大家上课,一上来就深入,那除了你以外,还有几个人能听懂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