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信誓旦旦答应给柳思生写信,可真到了这一刻,千言万语竟都哽在喉间,化为一片空白。
我这是在做什么?
奕宣长叹一口气,手无力地垂下,将笔搁在一旁,拿起面前那张染了墨汁的信纸。
他的目光空洞,直勾勾地盯着那摇曳的烛火,随后缓缓将纸凑向火焰。
火苗瞬间舔舐上纸张,火光迅速蔓延,映得奕宣的脸庞忽明忽暗。
那跳跃的光影在他眼眶中闪烁,也勾勒出他眼底藏不住的落寞。
我对他,难道真是……
清晨,日光透过窗棂洒进屋内。
陆瑶一大早就看到了窗边奕宣,瞧见他略显憔悴的面容,眼中满是关切:“看来殿下昨晚上没休息好,是身子还难受吗?”
奕宣轻轻摇了摇头,从屋内走出来到他面前,声音中带着几分疲惫:“我已经没事了,对了,东寻王的情况可有好转?”
陆瑶连连叹气,不自觉压低了声音,神色忧虑:“东寻王气急攻心,心中溢血,如今的状况怕是无力回天,我现在也只能用药暂且维持着他的性命,只是此事我实在不敢告诉东寻世子,我怕……”
“我觉得楚禹可能已经知道了。”奕宣眉头紧锁,一时间也不知如何是好,“陆瑶,你也忙了一整晚,快去休息会儿吧,我去和他说。”
陆瑶微微欠身:“那就有劳殿下了。”
奕宣来到楚禹的房门前,抬手轻轻叩门,许久都没有听到回应。
他犹豫片刻,还是推门走了进去。
屋内,楚禹趴在桌子上睡得很沉,头发凌乱,衣裳也显得有些邋遢,一看便知也是一夜未眠。
地上散落着一些账本,奕宣俯身捡起,翻看了一下,发现是此次粮草分配的记录,何时调配、发往各地的数量,以及何人经手,都记录得清清楚楚。
东寻郡县众多,要记住这么多在职官员的名字,着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看来楚禹确实有几分本事。
听到声响,楚禹迷迷糊糊地眯着眼睛抬起头,一下子对上了奕宣的目光。
他打了个哈欠,不紧不慢地开口:“宣王一大早就来我书房晃悠?看来昨晚睡得不错啊。”
不,恰恰相反。
奕宣在心里默默想着,面上却没显露出来。
他将账本轻轻放在楚禹的桌子上说:“粮草已经运到,接下来便是许大人同你东寻大臣按照实际情况分发下去,再留意粮食的周转,其中已经没有我需要参与的事情了,自然就闲了下来,过来看看有没有什么能帮上忙的。”
“殿下您身份尊贵,我哪敢劳烦您呢?况且您要是在我东寻的地盘上瞎晃悠,出了什么意外,我可没法向圣上交代,您还是别折腾了,好好歇着吧。”楚禹一手撑着脑袋,带着一脸倦意,翻看着账本,漫不经心地说道。
奕宣眼见在楚禹这儿找活儿干是没指望了,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人影,灵机一动,干脆另辟蹊径。
也不再多言,抬脚便径直从楚禹屋内走了出去。
楚禹望着他离去的背影,一时有些发愣。
这小子什么时候这么老实听话了?
不对劲,太不对劲了。
东寻城西侧,粥香四溢,施粥的现场一片忙碌。
奕宣一眼就看到了人群中的楚卿。
她还是一袭熟悉的红衣,即便脸上蒙着布,可周身那股贵女气质,还是让她在人群里脱颖而出。
奕宣迫不及待地迈开步子就要过去,谁料刚一动,胳膊就被人猛地拉住。
他下意识扭头,冷不丁被眼前的银光面具晃了一下眼睛。
随即没好气地说道:“逢雨,又怎么了?我不过是去帮忙施粥,这都不行吗?”
逢雨默不作声,只是从怀中掏出一块布,递到奕宣面前。
“行行行,知道了知道了。”奕宣一边嘟囔着,一边接过布,麻溜地蒙上口鼻,而后大步朝那地方走去。
“多谢东寻小主!”
“小主心善啊!”
“多谢小主!”
……
声声道谢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楚卿手中动作不停,一边手脚麻利地盛粥分发,一边高声安抚众人:“大家别急,皇家的赈灾粮已经下来了,保证大家人人有份!”
“是啊,大家别挤,都能喝上粥!”
奕宣大步走来,自然而然地接过楚卿手中的大勺,也跟着大喊起来,加入施粥的队伍中。
“若……若朝哥哥?”楚卿抬眼,看到奕宣的那一刻,眼中瞬间闪过惊喜,连声音都不自觉带上了几分颤抖。
奕宣微微弯起眼睛,脸上浮现出一抹温和的笑意:“闲来无事,就过来搭把手,你先歇会儿,接下来交给我吧。”
“哦哦……”楚卿乖巧地点点头,听话地往旁边挪了挪,给奕宣让出位置。
不过,她心中满是疑惑,还是忍不住问道:“不过你怎么……屈尊来这种地方?”
“你是东寻小主,你能来,我就不能来吗?”奕宣一边回答,一边努力学着施粥,动作虽稍显僵硬,却极为认真,每一勺都小心翼翼,生怕洒出一滴,“东寻如今深陷劫难,我身处其中,若是还继续无所作为,那才是真正对不起百姓,有百姓才有皇家,百姓将皇家高高托起,皇家又怎能忘记百姓的恩情?”
楚卿听闻此言,脸上笑意愈发灿烂,眼眸亮晶晶的,满是钦佩:“若朝哥哥心怀天下,将来定是个造福百姓的好皇帝。”
奕宣微微摇头,手上施粥的动作不停:“这我倒真没多想,在我看来,不论身处何位,只要肩负责任,便应当全力以赴、尽职尽责。”
他又偏头看向楚卿,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就像你和你兄长,在这赈灾前列奔波忙碌,为百姓排忧解难,这才是实实在在的为民之举,值得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