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温逸将明珠视作肤浅的女流之辈,明珠同样对刚见了一面的未来权臣持保留意见。
暂时将他抛之脑后,随着陈嬷嬷进了正厅,先去见了长公主。陪着说了几句体己话,才被长公主作样赶出来。
年老妇人眉眼具是慈爱笑意:“去去,赏花宴就是该和年轻人聊聊天,你这丫头,跟在我们几个老家伙身边算怎么回事。”
明珠从善如流,转道去年轻人多的后院。这个世界的男女大防并不严格,适龄男女是不用分开的。
没有长辈们的拘束,年轻人各有各的活动消遣。
明珠一路走来,见各处热闹非凡。
吟诗作对、泼墨成画,这算风雅的娱乐。
明珠还看到,甚至还有一堆人簇拥在一起玩投壶的,起哄声欢呼声阵阵。
有那出彩的,收获无数同龄人瞩目,想来此次宴会后,必将在京城里小小扬名一番。
不过在众多公子小姐之中,福宁公主戚明珠,一定是最引人瞩目的那位。
无论身份,还是相貌,整座长公主府都无有能与她媲美的。而且皇帝为她招驸马之心,近来更是众人皆知,谁得了这位公主青眼,相当于攀上了一条登云梯。
与之相比,这位公主本身贪玩、胸无点墨这些小毛病,就不值一提了。
——十五岁还下河捉鱼那是贪玩吗?当然不,那是童心童趣、天真烂漫!
——气走数十位夫子、一篇诗书都说不出来那是朽木难雕吗?当然不,那是未经雕琢、古朴自然!
自古就不缺躺平不想奋斗的人。
因此明珠刚走进后院,就察觉到众人异常热情、如狼似虎的眼光。
想明白缘由之后,明珠:“……”
她好像一块掉进狼群的肉。
难怪原主觉得这些人趋炎附势,避之不及,反而对以退为进的林温逸青眼有加。
你们倒是克制一点啊!
不过换个角度想,对于初来乍到、苦于没有自己的人脉势力的明珠来说,这些人简直是送上门的情报和潜在下属。
明珠只是犹豫了一瞬,就毅然决然走入充满诱惑的狼群。
被人群围住的瞬间,明珠被动触发社交技能。
明珠沉浸在熟悉的氛围中,如鱼得水,好歹还记得原主的一点性格,没有表现得像个社交老狐狸,只是端着盈盈笑意,一边记下众人发言中的有用信息,一边在心里默默分析他们文学才干、特长本事。
渐渐地,众人发现福宁公主今天心情格外不错,无论谁上去都能得一句好话,越来越多人鼓起勇气围过去……就算不能被公主选做夫婿,如果能给福宁公主留下一个好印象,让她在皇上面前美言两句,也是极好的呀!
里三层外三层,密密麻麻的人头几乎将明珠淹没。
……小场面。
在小光团担忧的目光中,明珠脸上笑容越发真挚,不自觉拿出几分之前当南明帝君时与人周旋的技巧,待人接物进退有度,让人如沐春风。
明珠分寸把握地刚好,别人也没察觉她此时的作风与传闻中的草包相去甚远。
毕竟他们之前接触原主的机会也不多。对原主的印象,更多来自他人口口相传。
可是明珠低估了众人的热情。围过来的人越来越多,迟迟没有散去的迹象,堵在路口,已经快要影响正常通行。
明珠皱眉,正想引导他们换个地方,还未说话,听见一个年轻男子扬声提议道:“听说不远处的洛水庭正在斗诗,殿下可愿移步一观?”
明珠寻声望去,见出声破局之人五官平平,却眼神明亮灵动。明珠记住他的相貌,心中暗道这瞧着是个机灵的。
明珠十分好说话的样子:“如此甚好。”
洛水庭。
此处伴湖而建,雕梁画栋,常年春水环绕,岸边花团锦簇,是长公主府上最具盛名的一处景观。
此时,京城内最具才名,甚至让不学无术的原主都留有印象的那种顶尖人才,正汇聚于此。
以春为题,作词写诗。
明珠刚到,就听到一个自信的女声,高声朗诵:
“……绿叶不知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话音一落,周围纷纷鼓掌惊叹。
“妙啊!”
“好诗好诗!”
“……”
见到明珠到来,众人一愣,齐齐起身行礼:“见过殿下。”
“听说洛水亭热闹,我跟着过来瞧瞧,不必多礼。”
和堵门口的人比,这里的人并不多,只有十几个人坐在座上,而庭院最前方的桌案上,摆着一叠用过的宣纸。
明珠走近一看,在洛水亭的人大多数都是原主认识的,曾经在上书房开蒙的同窗。个个都算得上天之骄子,才情、家世一个不缺。
因此并不热衷攀附明珠,甚至从原主记忆中,这群人对她的态度算得上敬而远之、不耻为伍。
明珠仔细打量过每个人神色,不过众人行礼时,脸上并未有勉强之色。如果这不是冲着原主,那自然是因为原主的身份了。
看来这个世界,皇权还是比较深入人心的。
明珠转念一想,也是,如果皇权没落,那男主应该也不会满足于只是成为当代权臣,早就揭竿而起、逐鹿群雄了。
明珠思绪流转,自然而然走到主位坐下,长公主不在这里,没人的身份能越过她去。因此明珠坐得心安理得。
“不是说斗诗么,你们斗到哪一步了?”
这话问得粗鲁。
斗诗是风雅之事,重点在诗词意境,被这个福宁公主一说出来,怎么好像斗鸡一样。
不过倒也是福宁公主能问出来的话。
在场众人眼角抽了抽,在心中暗自吐槽。他们以文雅人自居,又是最好面子的少年时代,一时谁也抹不下面子回答,齐齐沉默了。
场面有一瞬间安静。
可是他们都是重臣贵族之后,有底气不回答福宁公主的问话,跟在明珠身后一起过来的其他人,可没这个出身和底气,否则也不至于想要费尽心机想要结识公主了。
让这样的沉默蔓延下去,自然是不妙的。
人多的聚会里,从来不会缺救场的机灵人。之前提议过来看斗诗会的青年,已经看准时机,把最前方桌案上的东西呈过来,献给明珠。
“殿下,这是洛水庭今日所做诗词共计十三首,请您赏阅。刚才我们听到的是陆家三姑娘新作的诗,颇有意趣,备受妙赞。”
明珠也记得青年,刚才正是他出言建议,才避免这一大群人彻底堵死路口。
分明是跟在她身后过来的,也不知道短短一个照面的时间,对方一个普通人,是怎么摸清楚洛水亭发生的事情,并且说得如同亲身经历一般。
明珠睫毛微垂,接过那叠宣纸翻看起来。
她看得不细,匆匆一眼阅过。
就像她刚才有意的问话一样,刻意与原主作风接近。
坐在这里的人和外面的那些不一样,他们和原主一起读书、长大后也时常在宫中宴席见面,说得上是最熟悉原主的一批人。
在他们面前,明珠还是愿意花心思维持一下原主的习惯,比如说一个对诗词不感兴趣的文盲。
翻动纸张的时候,墨香浮动。
明珠很快就翻到第十三首,果然看到了熟悉诗句。
这次,明珠沉默得真情实感:“……的确不错。”
怎么说呢?
这首咏柳默写地真的很顺畅,连标题都没改一下,如果署名不是这个什么陆初初,那就和她记忆中的一字不差了。
明珠是真的因为最后一首诗沉默了。
可是她此时的表现落在众人眼里,却也真的坐实了福宁公主是个词穷的文盲这件事。
竟然连第二句话都想不出来。
双方各自默默消化自己内心中涌现的复杂情绪。
场面再次安静下来。
就连救场大佬都发挥失常。
这时,一道清脆的女声横空出现,打破微妙平衡。
“斗诗会还没评出胜负呢,既然福宁公主正巧来了,不如请福宁公主评个一二三名来?”
众人循着声音看去,见说话的是个身穿鹅黄色衣裙的脸生姑娘。
有人疑惑、有人恍然大悟。
明珠也看过去,仔细辨认一瞬,从原主的记忆里发现这位鹅黄色衣裙姑娘的身份。
也是巧,她正是最后一首诗的“作者”,陆初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