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青未却突然笑了起来,抬头看向赵弥静:“这下是真的不用吃了。”
眼眸弯弯,如星辰璀璨。
然后赵弥静也笑了。
两个女生在狼狈中开怀相视。
赵弥静跟林青未聊了很久(虽然基本都是她自己在说),终于发现林青未不仅“温和”是个壳子,里面的“冷”也是个壳子,她像是被层层包裹,对付她得用怀柔政策,而赵弥静最会的就是撒娇了。
再后来,疫情在校园中爆发,他们有段时间在宿舍上网课,赵弥静就拉着她看电影。这些电影赵弥静早就看过了,但她很喜欢再陪着林青未再看一遍,有种特别的乐趣。
林青未总是“淡淡”的,很少有大的情绪起伏,但在电影中却总是被感动地眼泪汪汪的,也不出声,默默掉眼泪,连哭都是这么安静。赵弥静不知道她是怎样的环境中长大的。
有次她带着林青未看起了《美丽人生》,很长的电影,两人在结尾都哭了。赵弥静不知想到了什么,情绪失控,躲到楼梯上偷偷哭。
林青未找到了她,坐在她旁边,没有问她怎么了,只是柔柔地说:“刚才一路下来,每个楼梯口都蹲着一个,都穿着睡衣睡裤,二楼那个我以为是你,撩开人家头发一看,才发现认错了人。”
赵弥静破涕为笑,转念又想自己应该还在伤心,脸上表情精彩了一会儿,悲伤淡去了许多。
林青未见人哭停了,才问:“你怎么么啦,要跟我说说吗?”
赵弥静憋了憋,整理了下思路,好在她前段时间拉着林青未讲了不少自己的事情,这会儿讲起来不至于无从说起。
赵弥静虽然是父母千娇百宠着长大的,但父母关系并不很好。有时父母吵架,她听过最难受的一句话就出自赵母之口——“要不是因为你我早跟你爸离婚了”。
这句话其实只是赵母对生活的抱怨,但却给赵弥静造成了不小的心里阴影,以至于每次父母吵架,她都会有种浓浓的愧疚感。
林青未握住了她的手,讲起了自己的事情,从外公外婆,讲到父母和妹妹。
“电影看完,我反倒是没怎么想起他们了。其实之前我就明白这个道理,但心中的怨和报恩的心态交融在一起,所以一直摆脱不了家庭的束缚。也许父母没有以一个独立个体尊重你,但你的这种愧疚其实也没有把父母当成独立个体看待。你有自己的路要走,有很多事情需要自己面对,你的父母也是,如何处理夫妻关系是属于他们的课题,不是你的。他们想把你牵扯进来,只是一个逃避的借口。”
赵弥静眼睛红红地反驳:“那我就该承担吗?凭什么是我呢?他们这样搞得我特别难受。我知道他们爱我,但是这种让我觉得亏欠的爱,有时候很沉重。我小时候用听话和懂事来‘补偿’他们,现在用这份学业,将来就是工作、婚姻。为什么我的一生就是在妥协和补偿呢?”
赵弥静不喜欢这个专业,她从没想过要学医,但她有个家里很有用的小姨在菁吴医院工作,工作好、嫁得好、娃也好,成了亲戚们眼中的人生赢家,赵父赵母希望赵弥静也能过这样的生活。
林青未想到了自己:“可是成长也是你的课题。这个电影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这个,原来人可以用一种‘向往’的方式去生活,环境只是环境,不要用环境去预设未来。你父母带给你的,无论他们是否有意无意,也只是构成了你成长的环境,但不会影响你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环境一味的抱怨,又何尝不是一种逃避呢?”
原来人真的需要沟通,赵弥静想。
她不是什么不懂道理的小女孩,只是一直以来在逃避成长,想有一天能同样用“愧疚”拿捏自己的父母,殊不知真正困住的其实是自己。
那林青未呢?
她终于了解了林青未的过去,似乎比她更加“窒息”,骨肉至亲,她怎么做到不去埋怨和“报复”的呢?
她不知道,林青未此刻想的也是这句话——
原来人真的需要沟通。
那些盘桓在心中的想法,也需要表达出来,好像才能真正走出来。在安慰赵弥静的过程中,在一次次与他人的诉说中,好像那些事情真的就不太重要了。
于是在妹妹小乌龟去世的那个寒假,她可以抛去父母,与妹妹进行个体与个体间的关系交流,扮演一个合格的“医生”,然后以抢救无效告知妹妹生命的真相,又带妹妹去接了新的小乌龟。
于是在那个反扣的手机屏幕上,林青未还是感受到了对妹妹生病的焦急与心疼,百忙中空出时间与家人打视频,夸妹妹勇敢,也接受父母对自己的有些不自然的关心。
他们还是家人,她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原谅父母,也或许她也没有资格替曾经的那个女孩原谅,但她依然会坚定地走自己的路,去生活、去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