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子承今日在宫中当差,他带着石敢当巡查宫中各处时,遇上刚下朝的赵淮昭。
“子承现下可有时间?”一身官袍的赵淮昭看着他,笑道。
宋子承挑眉,不解他问这是做什么。
“今日本王要去见太后,正巧她老人家听闻宋副使年少有为,对你分外好奇。特命王公公告知要带着你同去。”
“什么,老大,你要去见太后娘娘了?”一旁的石敢当竖着耳朵听完,大声嚷嚷起来。气得宋子承一手捂住了他的嘴。
“小声点。”宋子承吩咐他,“我去去就回,你当值时给我打起精神,若是有只苍蝇飞进去,你就小心了自己的脑袋。”
石敢当摸了摸自己的脖子,连声应道:“是是是,属下必定办好差事。”
“看来子承在禁军中颇有威望。”赵淮昭本以为宋子承要想在禁军中站立脚跟,还需要费点时日,没想到这么短的时日里竟得到了禁军中的多数人的拥护,实力与韩志彤不分上下。
“韩志彤现在可还有给你使绊子?”
宋子承双手抱怀,自信地回答:“恐怕我们的韩指挥使正忙着,顾不上我了。”符嘉煜回来后,那些跟着他出生入死过的兄弟在关外自由散漫惯了,时不时地在京城中滋事扰民。官家就命韩志彤前去解决。他哪里来的时间来与自己一较高下。
“前几日你父亲把矿场调查的文书发了回来,官家看完后,称赞办事利索。”赵淮昭庆幸自己得到宋家父子的协助,在他们的帮助下,自己才能一步步站在官家面前。
宋子承笑道:“父亲这办事效率够快的。既然如此,官家可是许了王爷什么好事?”
“官家许本王京城府尹一职,本王正愁着接是不接?”
京城府尹看着官位不大,却是直管这整个京城的安危,是个至关紧要的职位。
“这么块肥肉,只怕争的人不少。官家既然属意王爷,王爷接了便是。有什么顾虑的那也是日后之事,有我在,怕什么。”
若是旁人如此嚣张,赵淮昭觉得此人不靠谱。可是得了宋子承这么一句话,他心中居然毫无担忧。
“好,明日本王面见官家便应了这份差事。到时本王就请官家将你调来协助我。”
闻言,宋子承耸了耸肩,表示赞同。两人说笑间,来到了太后宫殿外,太后身边的大太监王德全早已经守候多时。
“太后娘娘听闻武郡王今日来请安,开心极了。早膳还多用了小半碗牛乳粥。”
赵淮昭在他的引领下,穿过层层过廊。
“本王实在不孝,皇奶奶还如此记挂着。这次回来京城,又加上事务繁忙,直到今日才能面见皇奶奶。待会儿还望王公公为本王多美言几句。”
王德全低得不能再低的身躯,传来求饶声:“郡王可别折煞了奴才,在太后眼里,郡王还是孩子。无论郡王说什么做什么,太后娘娘都是疼爱有加。哪里还需要奴才多言。”
看着眼前这位公公被赵淮昭吓得不轻,宋子承强忍着笑意,上前扶起了王德全。他要是再不上去,让赵淮昭去扶,只怕这位公公今日是要趴在地上了。
“王公公不必介怀,郡王也是随意开个玩笑。”
王德全瞧着这个年轻人眉清目秀,气宇非凡。琢磨着竟不知是京城里哪位小公子。
“多谢多谢。”
宋子承本以为会见到一位十分严肃的娘娘,没想到眼前的太后却是慈眉善目老人家,同平常人家的祖母并没有什么不一样。
“来来来,让我看看。”太后杜氏朝着赵淮昭伸了伸手,他立马站了起来,向前走去。
“恩,是长高了不少。个头比淮玉高了半个头。你啊,愈发像你父亲了。”杜太后望着赵淮昭的脸庞,想起自己那个长子,眼眶里顿时湿润了。
“是孙儿不好,竟让皇奶奶想起难过的事了。”赵淮昭连忙接过王德全手里的帕巾,递给了杜太后。
“不是你的错,是你父亲命薄。若是他还在,你也不至于奔走他乡不回京城。”
“太后——”身旁的王德全怕杜太后悲泣中失言,紧张地提醒了几句。
赵淮昭也不是个傻的,明白有些事过去了就是过去了,不能说。
“皇叔父对侄儿照顾有加,这几日本还想着任命侄儿为京城府尹。”
杜太后擦干眼角,说道:“他给你,你接着就是了。照顾你本就是他应做的。”
“是,孙儿谨记。”
“你就是樊县来的宋子承?”杜太后望向还一直跪着的年轻人。
“回太后,是。”宋子承不卑不亢地答道。
“据说你是此次武试的第一名。果然年少有为。你抬起头来,让哀家瞧瞧——”
宋子承缓缓抬起头来,看向杜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