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念,你在捯饬什么呢?”
俞召念很无奈地看向她说,“苏姨,这个电饭煲,要怎么煮稀饭嘛……”她按了半天,要么跳到定时,要么就是煮饭。
怎么弄都调不到稀饭那一栏。
“你要弄稀饭呀?”
苏姨仿佛发现了新大陆,她记得俞召念是家里最不爱吃稀饭的,用她的话来说,就是以前吃的多了,所以现在最不愿意吃的就是稀饭。
现在是什么情况?
不爱吃稀饭的人,突然说要吃稀饭了?
苏姨一脸惊讶地看向她。
“咳咳咳咳。”俞召念解释道,“就,那个什么,突然想吃了。”
这种时候,她也不好说实话。
只能随便搪塞一句。
“哎呦,你想吃稀饭还不简单嘛,跟苏姨说就行了呀。苏姨一会给你用砂锅煲,砂锅煲出来的粥,可好吃了呢。”
“用砂锅煲快嘛?”俞召念就是因为心急,才弄不明白那个电饭煲。
苏姨回:“砂锅会稍微慢一点。”
“额,嗯……”俞召念有点等不及。
苏姨见状便说:“那我给你用高压锅压一压,那个快。”
“行。”
-
厨房是苏姨面对生活的底气,每一样锅具,她都熟悉怎么用。做出的每一道菜,都具有生活的底蕴。
她说,自己很喜欢做饭。早年间在老家洗衣做饭,得心应手。只不过,她老公看不起她,觉得她除了做饭,一无所是。
不仅赚不到钱,也没有人家媳妇好看。
所以日常生活中,每日都在打压她。
儿子也因为父亲这样的态度,对她颐指气使。
那样的生活过了十几年,直到小孩要到城里念书。因为住不习惯学校,闹着要走读。她便也跟着到北城陪读。
每天负责小孩的小孩的一日三餐,空闲的时间多,她便试着找一份兼职。
起初还担心,觉得城里人会看不起乡下人。但她为人亲和,厨艺又好。加上也是运气好,她刚出来工作,就碰上了俞家两姐妹。
在家当了十几年的家庭主妇,突然可以开始上班拿工资了,她无比珍惜这份工作。所以把她们都当自己的小孩一样看待,每天都变着花样做好吃的,对俞谨的照料,也是细致入微。
都说日久见人心,在一起接触久了,大家都知根知底。
因为知道她家的情况,所以俞繁念虽然请的是居家阿姨,但也没有按照那个标准去要求她。
每天苏姨都会起的很早,先给正在念高中的儿子做好早餐。
再顺道去一趟菜市场,买一些菜。周一到周五,俞家白天基本上是没人的,俞谨会在幼儿园吃,俞家两姐妹要上班。
所以中午她会给她儿子做好午饭和晚餐,然后去接俞谨放学,回到家做晚饭。
这样的日子,让她特别踏实。
不仅可以照顾到儿子,还能有一笔可观的收入。这是她以前没敢想的事情,她不知道原来给人做饭,还可以有钱。
在城里,人家管这叫居家阿姨,叫保姆,甚至有点文化的女性,还可以做月嫂。一个月收费过万,不在话下。
但在老家,她不过是个什么都不会的家庭主妇。
不单老公一言不合就阴阳怪气,公公婆婆也指望她干活,就连自己胯/下生出的孩子,也是刺向她的利刃。
苏姨第一次同俞家两姐妹说起这些时,眼泪婆娑。
俞家姐妹俩,仿佛在她的身上,看到了过去自己母亲的身影,以及中国千千万万底层女性的缩影。
为家庭辛辛苦苦付出了一辈子,最终换不来一句好。
苏姨说:“那有什么办法呢。你不干活,不做事,人家心情好让你在家呆着,心情不好,说不要你,就让你滚。滚又可以去哪里呢?我娘家有弟弟,也不能回去。我又没有别的家。这几年在家里生孩子带孩子,兜里也没钱。这来城里生活,也还是为了儿子要念书。”
说起自己的儿子,苏姨眉头紧锁。
以前在乡下念书,大家都一样穷。
没人穿名牌,没人买电脑手机和平板,但到城里后,青春期的小孩,都要面子。
一双鞋就得好几百。
苏姨自己给他做的鞋子,早就不知道扔哪里去了。就闹着要穿什么带勾的鞋子。
刚开始俞召念会劝她,别惯着孩子。
但苏姨的思想观念很难转变,她说,我也就这一个儿子。拼了命要来的,我这半辈子的努力,也都是为了他。没办法的。
俞召念便不再共情她说起她的家庭,每次都会以做点好吃的搪塞过去。苏姨细致入微,察言观色,面面俱到,勤劳能干。
对身边的人都很好,但唯独对她自己不好。
俞召念看着她在厨房忙碌的身影,想到了她之前说的话。在这个瞬间,忽然意识到,为什么自己会那么恐惧和害怕跟异性接触和进入婚姻了。
因为——
会没有了自己。
她可以照顾和迎合所有人,但唯独不知道她自己是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