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选书中文 > 佞臣贤相互殴录事集 > 第13章 大乾录事

第13章 大乾录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父亲,儿子始终忘不了那日,那份锥心之痛。”

临安动乱那日,梁统看得分明。

平国候,他的父亲面目狰狞,厉声呵斥于他,两军阵前,他的父亲猛地推开护卫把长枪背于身后,张臂拉弓直直对准他。

平国候军一齐冲杀过来,梁统及部众应对不及,平国候军势猛,左右围抄,皆抵挡不住。

趁乱时分,那羽箭直冲梁统正中面目而来,桓沈二氏领百余骑直入,欲格挡在前却也是鞭长莫及。

二人大喝,“主上,速速躲开!”

可那羽箭自他父亲手中而来,梁统心神具震,呆愣凝望他的父亲,那幼时给予他无数溺爱的父亲。他不躲不闪,他的父亲看着羽箭渐渐接近,双手护于他的弟弟身前,毫无一丝温情。

“主上!”梁统被蓦然扑倒,那箭矢牢牢嵌入他的手臂之中,切肤之痛却不及心中蚀骨锥心之痛。

他的母亲被挟持阵前,他的父亲手拿利刃抵于他的母亲心口,他的父亲威胁他,要他弃兵卸甲。

梁统终是阵前失仪,他怒喝长啸,抢夺身侧长枪奔身侵袭。一把长枪横扫千军,挑刺不休,杀敌至平国候身前救下母亲,而平国候仓皇无措,护卫梁矩身前。

那把被染红的长枪直指平国候,而后渐渐偏移,抵住那瑟瑟发抖的肥胖身形,“不,不,统儿,这是你的亲弟弟,你不能杀他,不能杀他……”

素日高高在上的父亲此刻狼狈不已,手中牢牢握住那长枪顶端,他哀声请求,他的父亲请求他不要杀他的弟弟。

平国候声泪俱下,居然当众跪地乞求自己的儿子,“大军部从,军钱粮草,还有那暗处精兵皆可奉与你,只要你能饶恕你弟弟。”

梁统热泪不绝,那手握长枪的臂膀鲜血直流,此前由平国候射中的地方已不知疼痛,可那长枪颤抖不已,终是落地。

“父亲啊父亲,我也是你的儿子啊,为什么?!为什么?!我也是你的儿子啊!”梁统厉声质问,肝胆俱裂。

平国候哽咽哭诉,似是一朝白头,身形佝偻,“我的错,都是我的错。”

“罢了,罢了,罢了!”梁统站立不稳,仰天掩面,长哀断情,再睁眼时此间平国候之子不在,他对平国候说,“要保他,拿你的命和南州精兵来换。”

平国候自述起兵谋反,愧于先帝,自缢朝堂。而他以命相抵的爱子,却自始至终未敢抬眼望一望他的父亲。

*

《大乾录事.宁朝篇》与《大乾录事.大乾篇》有记:

前朝宁姓,帝王昏庸无能,建朝六世而衰于当世。

帝后失和,帝只一子尚存,后帝恶疾缠身,帝年幼无可掌朝。

天子临终托孤,怎奈错信奸人,挟天子以令诸侯,执掌天下大权,可奸人乃官僚大主,未居上位思虑百姓疾苦。

掌权后,自始显露贪财暴戾,□□纵姿之丑态,其部下烧杀掳掠,民饥相食,白骨蔽原,苦天下万民。

诸侯不满此等□□之辈为主,名不正言不顺入住王座,实为谋逆篡位,碍于无起兵之名,苦苦忍耐。

终民有谋略之士,率众起义,地方割据势力乘势而起。

奸人部众皆为贪生怕死之徒,酒囊饭袋矣。不敌众诸侯群起而功,兵败计穷,奸人挟持宁朝最后一位王上仓皇逃窜入南州。

南州乃平国候属地,平国候正率兵北上不得擒获,恰梁统见罪于亲父被罚留守南州,如此天时人和,不挥师夺权妄为大丈夫。

南州无兵,求助士族,士族拥众多府兵,广占土地,四处商贾,财资百万,后以钱谋官,渐升高位,世代占据,财政尽数归于手中。

战乱四起,士族互相攻杀,企谋良多。

桓氏于乱世之中择一明主随之,出兵相助,梁统斩首奸人首级于阵前,扬言:“奸人已伏法,主上却遭奸人迫害,亡于南州,为使主上安葬皇陵,现率众护送主上灵柩入宁朝都城,临安!”

“诸位可随我北上,阻挡者,格杀勿论!”

兵贵神速,半月为时,精兵悍将北上临安,如入无人之境,梁统领桓斡于临安宣诏天下。

“平国候之子,梁统大仁大义,救孤于危难之中,是为天命所在,临终特禅位于梁统。”

诸侯群聚临安,声讨不服,言他杀天子以自立,与逆贼无异,罪恶深重。正欲举兵攻之,天子侍从手捧天子临终亲笔诏书而来,为梁统证身。

再言临安大族沈氏,临阵倒戈,率兵归顺,言论梁统乃当世英杰,可堪任天子。

梁统之父率梁矩朝中与其对峙,疾言厉色怒斥梁统,惘为人子,若为圣上理应由他上位,带兵逼迫梁统让位。

梁统不忍伤之,好言相劝,其父夺箭欲杀之,部下舍身相救,箭矢正中救母伤臂。

梁统为保全部下与自身,不得不下令捉拿,后平国候誓死不从,欲拿梁统之母相要挟,梁统忍痛杀之。

梁统诏书在手,精兵护于身前,大势所趋,诸侯莫敢不从,纷纷卸甲跪拜。

至此,宁朝灭世,大乾问世。

而前宁朝灭于诸侯,荆楚大地复又陷于分裂,南方诸侯士族林立,争权夺利。

北方游牧民族兵少将精,固守于南北两界处不退分毫,得助于北逃良才,豪强酋帅渐起,改革变法,南方尚且乱战,北方却已一统。

九洲分南北而治,南为大乾,北为卫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